夏天到了,看着身上的肉,我每天都在劝说自己少吃一点。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那就不要打开下面这5本书,每一本书,都能勾起你的馋虫,每读一本,大概你就要胖三斤了。

01

《吃主儿》

王敦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敦煌是王世襄先生的公子,王世襄先生是百年难得的妙人,被誉为京城第一玩家。对诗、书、画、琴、明式家具、漆器、竹刻均有深研,除此之外,他赏鸽子、斗蟋蟀、养獾狗、放大鹰,还写得一手好文章,我读书最入迷的一次,就是在大学一天晚上看王世襄先生的文集《锦灰堆》,真正是一卷读罢,不知东方之既白。

除此之外,王世襄先生还被圈内称为「烹调圣手」,最传奇的一次战绩,是在好友聚餐时,用一捆大葱力压满桌燕翅鲍参,烹调出当晚最受欢迎的菜肴。

如此家学熏陶之下,王敦煌先生理所当然成为一位吃主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底什么样算吃主儿,似乎很难下一个定义,但要是说不是什么,可能更容易表述。

吃主儿不同于老饕,他对美食求质重于求量。吃主儿不同于名厨,他单纯出于对美食的热爱,比名厨多了一份超然;吃主儿不同于美食家,他比美食家更亲民,更像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达到的程度。

在这本书中,王敦煌先生讲了家中的三位吃主儿:他祖父的听差玉爷,家中的佣人张奶奶,以及他的父亲王世襄先生。

说吃主儿亲民,因为他们不太追求食材的名贵,正如武侠小说中的绝顶高手,人人都会的功夫,却能用出非同一般的境界。

书中所记述的菜肴,往往是家常菜。羊肉汆儿、打卤面、红烧肉、赛螃蟹、肉皮冻、麻豆腐,都是你我曾经吃过的菜,但越是家常菜,越见吃主儿对吃的执着,吃主儿挑选食材不求多名贵,但必求高质量,食材搭配上,纵然小小一味配料,也不可草率。一句话,吃主儿做菜,虽不奢侈,但绝不将就。

一碗简单的打卤面,清洗口蘑时要用淀粉小心揉搓,既不能有泥沙,又不能洗掉口蘑的鲜味。选肉时,为求口感清爽,不选五花肉,而用上等通脊。煮完肉汤还不肯直接用,需冰镇以求尽数撇去浮油。所以要头一天煮汤,第二天打卤,再精选木耳、海米、黄花儿,盐放多少、酱油多少,肉怎么切,鸡蛋怎么打,统统有讲究,一步不能错。吃主儿对吃,抱着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所有的不将就,为的是最后入口时的鲜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人说「人无癖不可交」,吃主儿们对「吃」的「痴」,才衬得他们这么可爱、有趣,让人想去亲近,希望身边也有这么个朋友。

王敦煌先生后来还写过《吃主儿二编》,不过我个人不太推荐,主要的原因是写的都是蔬菜,太素了……

02

《雅舍谈吃》

梁实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实秋先生是著名的散文家,文笔平实又淡雅,字里行间还往往透着诙谐幽默,他自嘲「嘴馋」,据说在清华大学读书的时候,曾创下一顿饭吃十二个馒头,三大碗炸酱面的记录,十足是个吃主儿。

梁实秋先生一生写了无数有关吃的散文,他的散文里,既有文人的风雅,也有市井的情趣,他既能从《礼记》里考证中国人是什么时候开始吃熊掌,也能写自己小时候用手抓炸丸子吃的囧相。雅俗之间,只有一心不变,那就是对吃的热爱。他描写食物,往往篇幅都不长,可是三言两语,就能将色香味都写出来,连制作工艺、来龙去脉都能写透,下笔的精准,不服不行。
必须承认,这本《雅舍谈吃》,我至今没有读完,因为只要读了两三篇,必然肚子就开始叫,口水就往外淌,非得吃点东西,才能把馋虫压下去。人都说「每逢佳节胖三斤」,其实,你要能读完这本书,你就肯定胖了三斤。

03

《京味儿》

崔岱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食不只是美食,更是自然、时间和人之间的关系。

喜爱美食的人,往往有一种执念,吃,要因时制宜,要因地制宜,一方水土有与别处不同的佳肴,一段时间也有不可错过的时鲜。
这本《京味儿》,介绍的就是北京四九城中,一年四季人们饭桌上的吃食。目录编排就是四章,春夏秋冬,从立春的春饼讲起,到除夕的饺子结束,周而复始。当食物和日子关联起来,就有了多一分的温度。

04

《人间有味》

顾村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本书的作者,顾村言先生,可能名气不是很大,但是这本书却写得极美极好。
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本书就透着一个「清」字,作者在苏北长大,故乡依山傍水,所以写记忆中的美食,也都是江畔或山中的鲜货。
作为一个北方人,我读这本书是一种很新鲜的感觉,就是感觉书中所有的食物都有夜雨春韭的那种生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舌尖上的中国》时,就偏爱那些山水之间的镜头,城市中的煎炒烹炸固然精妙,可是接近自然的食材才更让我们让人心驰神往。

如果你也是这样,那么这本书就一定要看。

05

《一碟腌菜》

张家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本让人看了之后口水会流不止的书。
这是一本小书,但是看后会惊叹作者的用心,作者搜罗了中国几乎所有的腌菜、酱菜、腐乳、豆豉的品类,编成了一本图谱。
每一类之前,还有一篇小文,细细地考证了这一类食物的历史,北方常吃的豆酱与面酱,历史最为悠久,可以上溯到秦汉。
腌菜,似乎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拥有的味觉记忆,不论你来自中国的东南西北,总会有一种腌制的食物,能勾起你味蕾的兴奋,配上一碗白饭或是一碗白粥,就是最最简单的幸福。
这本书绝对是一个异类,这样的小书现在很不常见,大家似乎都在关心大问题,可是太多书写得大而无当,希望有更多这样的小书,关注的问题不大,却又和每个人都有关联,又能在这样的小话题之下,极尽广博,讲通讲透,才是好书。

01到05,哪本书最让你流口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