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文化历来是重视治家之道的,故不乏精采的《家规》、《家训》和儿童教育理论。用当代的科学标准衡量,其中亦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及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诸种内容,值得我们借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当胎儿尚在孕育之中,做父母者就应作好教育的准备。中国历来是反对娇纵子女的。明代吕近溪的《小儿语》说:“儿小任情娇惯,大来负了亲心,费尽千辛万苦,分明养个仇人。”此语可做即将做父母者的座右铭。因为,“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父母不疼惜自己的子女。问题在于,如何疼法?所以在孩子出生之前,年轻的父母便应深思:我将如何担负起将其培育成人的重任?我们想要将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以免孩子出生以后,稀里糊涂成为父母,却不知为父母的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父母是子女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所以要“以身率先”。清初教育家陆世仪在《小学类》中说,童蒙教育,“不但是出就外傅谓之教,凡家庭之教最急”。这一“急”字,正道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为,模仿是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儿童最早接触的人便是家长。因而,父母是儿童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他们的言行举止,是儿童人生的第一课。儿童模仿父母们的言行举止,或受到奖励,或受到惩罚,这就影响了儿童道德观念的形成。而且,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儿童的影响和儿童对父母的模仿,皆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身率先”乃是家庭教育的一个关键。陆世仪举例说:“每见人家子弟,父兄未尝著意督率,而规模动定,性情好尚,辄酷肖其父。”何故能如此?一言以蔽之:“皆身教为之也”。“身教”,乃儿童具体的教科书,是最生动实际的教育,较书本教育,更为直接,效果更显著。因而陆世仪指出,教育儿童,齐家较择师更为重要。人生的第一课上不好,以后则“虽有良师,化诲亦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父母要相互配合。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严父慈母。所谓慈母心,偏向发展,往往会导致护孩子之短。清人倪元坦的《家规》就分析过慈母心。从孩子的心理上说,最易与母亲接近。所以,孩子有过错,常常是父亲不能及时知晓,而母亲已知之。这时候做母亲的,应及时教导孩子,使之及时改正错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做母亲的因为爱子之故,既不忍心责备教育,又代孩子隐瞒,这样,即使做父亲的管教很严,也是父教严于外而母教宽于内,父督于暂而母纵于常。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必定扭曲而成歪才,养成坏的品行和习惯。所以,父母的教育孩子时,当多通气,多交流,多商量,要配合默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做父母的要懂教养之方。陆世仪说,既然家长是儿童人生的第一位老师,那么,就须教他们讲教养之方”。既熊孩子背后必定有一个熊家长,有的家长愚昧无知,于“教养之方”全不讲。如当儿童呀呀学语时,“即戏教以打人骂人,及玩以声色玩好之具”。家长以此为戏谑,逗着好玩,而不知是坏的教育的开端。中国有句俗话,叫“三岁看大”。日本也有一句相同意义的俗语:“二岁之魂是百岁之才。”虽然不很科学全面,但却说明了幼时所学的东西,养成的习惯,几乎影响他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养孩子这件事绝非容易的事,但既然选择生下来就应该负担养育之责,如果你不能把孩子教育好那么将有社会和法律来替你教育。生而为人我们都是第一次,能够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和孩子一起成长,也是我们人生经历的一部分。希望父母们都能给孩子们做好榜样,希望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