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介绍

罗茂香,女,布依族,1974年生,1993年独山师范毕业,分配到贵州省龙里县摆主小学任教;1996年取得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专学历,调到贵州省龙里县湾寨民族初级中学任教;2010年取得中学高级教师资格,当过二十多年的班主任,是龙里县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龙里县优秀班主任,龙里县“三八”红旗手,龙里县人大代表;2015年获得龙里县初中语文学科九年级教学质量三等奖;2017年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投身“三区”教学支教活动,到龙里县卫华民族初级中学支教一年;2018年上挂龙里县民族完全中学学习至今。性格活泼,爱生如子,常以“用‘心’带学生,用‘行动’作学生表率”为行为准则。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民族文化与教学的融汇贯通,为民族文化进课堂而作不懈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击欣赏|布依语歌曲《比侬》

作词 王兴飞 作曲 龙智祥 演唱 王兴飞

“六月六,龙晒骨,布依村寨晒民俗。”今年六月,格外多情,布依村寨处处欢度传统节日“六月六”,我也有幸跟随大家一起到贞丰体验了一把黔西南布依人家的“六月六”习俗。

节日的前一天下午,从龙里出发,三个小时后到达目的地。贞丰宾馆大门外,早有穿戴整齐的布依兄弟姐妹候在那里,持着土碗酒,唱着热情欢快的布依族迎客歌和敬酒歌欢迎我们的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抢眼球的,是他们的着装。白头巾、白底黑竖条纹衣服、黑色大腰阔腿裤,简洁、清爽而又不失优雅大方。咦,她们脖子上怎么还多了一个漂亮的大银项圈?这不是苗饰吗?布依族是个节俭,朴实,谦逊而又不张扬的民族,难道贞丰布依人会有不同吗?

拉住接待我们的阿妹,急切地探寻起来。原来,这里仍保持原始的民风。这些服饰,全是他们自己织自己染的老土布,唯有头巾包法有了改良,大家为了戴起方便就裹成了模型,便于自由摘下戴上。老一辈不戴银项圈,现代年轻人不仅要穿好而且还要时尚,自己加上的装饰,看来咱布依人还很会与的俱进嘛。

她们也好奇地问:“姐,你们红色的衣服真好看,老一辈也是这样的吗?”我告诉她们,″天下布依一家人”,不仅是指同根,也包括同俗,只是地域差异,风格稍有不同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布依人勤劳节俭,谦和而不张扬,喜欢自给自足,家家户户都有织布机,纺车。记得小时候,当妈妈织完一匹布时,便是全家最幸福的时刻一一可以穿新衣服了。

受自制染料的限制,布料染出的颜色大多只有三种:藏蓝色(即淀蓝)、黑色和白底黑条纹(黑条纹要事先染好线)。但布依人很聪慧,善于总结和创新,他们把织好的布,按自己喜欢的图案打上腊,再上色染,再去腊,有腊的遮盖处,成了空白,空白处的图案在蓝或黑的映衬下显得灵秀可爱,栩栩如生,这就是蜡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底黑条纹的布大多用来做热天衣服或蚊帐。条纹的纹路和白底颜色,可根据自己喜好或地区习惯确定行宽和色泽。红色衣服是现代版布依服,为了漂亮或增加舞台效果而做的。

交谈中,我尝试用布依语,两个小阿妹说得一口流利的布依话。我这才知道,在贞丰,说一口流利的布依语是小菜一碟,我不得不暗自赞叹贞丰人对本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如此尽心。

上周末参加民语测试,有个贞丰小兄弟与我同一考场,结束时,一对题,我们考的都是第二套题目,其中一句“小蝌蚪长大变青蛙”,难住了我,那个小兄弟瞪大眼睛说:“不会吧,那么简单。”我突然愧怍起来。

贞丰一游,我感觉到了我们之间的文化差距。贞丰,一座历史悠久的老城,任时光薄凉,依然是“衣冠简朴古风存”。在现代文明中,这种民风显得独特而又珍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想我们湾滩河羊场一带,小时爱讲布依语的只有大方寨和藕寨,出门玩时,还常遭到别人叽笑,说我们土里土气的,那时我们因怕被笑而拼命练汉语。今天想来,这种做法显得多么浅薄无知。我们怕被叽笑,丢失了许多珍贵的东西;我们怕被叽笑,失去了布依语的语境,日复一日同化在汉语语境中……这时不禁又想起民语测试时,一位望谟小姑娘的话:“无论哪一种语言,只要多练多讲,就不会忘记。”

是啊,什么都是练出来的,而我们,缺乏的就是“练”的场所和听众。虽没有统计过,但据我了解,我周边布依村寨二十岁以下的年轻人,会流利地说布依语的已瘳廖无几了,不是他们不爱,也不是他们不学,而是没有这种语言环境,比起贞丰和望谟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我们望尘莫及。再不“练”,我们这一带的布依语将成为一种记忆了吧。

收起漫游的思绪,要和大家“闯”关了,进门第一道关“拦门酒”,是布依人必备课题,虽然说“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但这点绝对一致。带着对民俗的深入体验和尊重之心,我来了一次“高山流水”。温婉动听的古歌,伴随着布依农家米酒,一碗淌过一碗,缓缓注入口中。歌声不断酒不断,这是何等的热情啊,刹那间,你不再是远方来的客,而是久别回归的亲人。那一碗碗又浓又香的米酒,那一张张甜甜的亲切的笑脸,让你不忍拒绝,宁愿沉醉其中。谢谢啊,我的好姊妹,谢谢啊,我的家人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欢迎宴上,歌潮涌动,大家用歌表达着不同的情感,对领导、对主人的答谢,初识的缘分,重逢的喜悦……没有言语,只有歌声,整个餐厅,顿时成了歌的海洋,歌的世界。“布依饭菜香,布依米酒甜,布依人家最好客……”歌,不仅成了布依人的生活,而且还融进布依人的血液,深入灵魂。布依人无论高兴或忧伤,歌,就是他们最好的表达。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乘坐主办方安排的客车,到坡吉村参加祭“田神”仪式,又一次体验了布依人的热情。长号、唢呐的齐奏,让你愰若置身在喜庆连连的婚庆里。手抓糯米饭,外表包裹着一层芝麻面,咬一口,香糯甘甜,唇齿留香,谁也不去再意芝麻面会粘在牙缝里的那份尴尬,热烈地攀谈着,亲如一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旁,一块撂荒的稻田里,已摆好了祭祀用的猪头、糖食果品的香案,芦苇做成的青靠在香案旁,离香案五六十米的边上,又用蜡烛、香火围成一个圈……村上那些七八十岁的老人们,身穿青布长衫,等待“先生”开祭,(据说只能老人参与,以显示长者的地位及对长者的尊重。)村里家家户户,老老小小,用提篮提起香青、刀头、水果、大公鸡,也来参加祭祀。主持者口中念念有词,大家在他的祈祷里,绕着他转圈祈福……虔诚的心,美好的祝愿,在这古老的祭祀里显得庄重朴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祭祀结束,各家各户提着篮子和鸡,到自己的田头杀鸡祈福,愿“田神”护佑庄稼无虫灾、旱灾,风调雨顺,又是一年丰收年……

不是布依人迷信,而是他们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人类从远古时代起,就有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欲望,只是当时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不发达,征服就有各种各样的精神方式,祭祀就是其中一种,今天,我们传承这种初始的文化,则是表达对先人祭奠与尊重。

六月的贞丰,多姿多彩,这次“六月六”,让我难忘。愿民族之花怒放在现代文明的沃土里,常开不败。

来源: 龙里县布依学会学术研究 与教育委员会

作者: 罗茂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贵州镇宁:载歌载舞欢庆布依族传统佳节“六月六”

  • 贵州关岭举办“六月六”布依风情文化节

  • 贵州龙里:欢歌鼓舞共享布依族“六月六”节日狂欢

  • 贵州省布依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筹备会在贵阳召开

来源/布依族在线网融媒体中心 作者/罗茂香

编辑/王丹 监制/韦玲玲 主编/邓守强

布依族在线(www.buyizu.cn)

征 稿

为持续丰富内容和提高稿件质量,长期面向社会征集反映“布依族”新闻、史料、文学、影音图片等相关稿件。稿件一经采用,“布依族在线”旗下网站、公众号、移动视频等宣传平台将相互刊载,拓宽宣传面。

投稿邮箱: tg@mail.buyizu.c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情聚布依 网联世界

www.buyizu.cn

投稿邮箱: tg@mail.buyizu.cn(欢迎投稿)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