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七不出门,八不归”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话有道理吗?

文|龙吟啸(原创文章,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农村老人干活都有许多讲究,比如出门之前他们会说:“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意思是说:“如果早晨天边有霞,最好不要出门;如果傍晚有霞,第二天天气会非常好!”这其实并非封建迷信,而是农村人根据天际变化总结出来的气象规律;这对于没有气象卫星的古人来说,尤为重要。关于出行,还有这样一句农村俗语“七不出门,八不归”,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话有道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传统观念中的图吉利

这句农村俗语“七不出门,八不归”,从字面上很容易理解它的意思:“每个月逢七的日子不要出门,逢八的日子不要回家!”这句俗语有种似是而非的感觉,为什么有这样的说法呢?老祖宗的话有道理吗?答案其实并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七不出门”

第一种说法:“七”指“齐”,“齐”出门暗示着丧葬;为了图吉利,因此才会说“七不出门”。

第二种说法:“七”与“匕首”的“匕”高度相似;如果选择初“七”出门远行,就好像是走在刀尖上;给古人一种非常不吉利的感觉;故而有此一说,即每月逢初七,十七,二十七不出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八不归”

第一种说法:“八”指“爬”,“爬”回家暗示出门在外发生了意外,所以“爬”回家;为了图吉利,也是求个心里安慰,因此才会说“八不归”!

第二种说法:“八”与“人”或“入”相似;因为“人”的根本,“入”是“回家”,但“八”又好像是把“人”或者“入”劈成两半,给古人带来一种浓烈的不安。故而有此一说,即每月逢初八,十八,二十八不回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老祖宗生活中的讲究

首先,“七不出门”

生活中我们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即对于古人而言,一个寻常家庭,想要维持生计,那么需要“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样生活必需品。

对于古人而言,想要日子过得安逸,那么“柴、米、油、盐、酱、醋、茶”必不可少;对于重视孝道、生活讲究的古人来说,只有将“柴、米、油、盐、酱、醋、茶”安排妥当,才能够安心出门劳作!因此才会有“七不出门”一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八不归”

传统文化中有“八德”一说,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对于农耕社会而言,家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孝”居首位,其次“悌”,即敬重兄长以及乡间长辈,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这是古代农村人劳作的基石;“忠”,“天下至德,莫大乎忠”,一个忠诚的人必然无愧天地;“信”,诚也,言而有信的人也是可靠的伙伴!以此类推,所谓“礼、义、廉、耻”更为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一个人“八德”毁坏,那么天下之大,一定没有容身之地;回到老家,也是对不起列祖列宗,因此才会有“八不归”的说法!

如今我们再看这句农村俗语“七不出门,八不归”,传统观念中的图吉利的说法显然不符合潮流,更是封建迷信思想的糟粕,应当予以摒弃。

但是如果理解为老祖宗生活中的讲究,比如“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以及“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那么这句农村俗语“七不出门,八不归”依旧饱含深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这句俗语,你们是怎么理解的呢?欢迎在下面留下的精彩评论!

(注:图片源自网络,与内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