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认知天性》这本书的时候,小编解锁了很多震惊到我的知识点,现在从中提取了五条来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你无法从不擅长的事情里学到东西

考试完毕,学霸说自己考砸了(98分),学渣说自己考挺好(46分),这是为什么?

是因为学霸足够虚伪吗?不是,学霸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好人。真正的原因是,学霸知道自己有一道填空题没答对,而学渣并不知道自己哪里有问题。所以,学霸在为自己的两分哀嚎,而学渣却不知道悲应该从何而来。

这种现象叫做“邓宁—克鲁格效应”,核心内涵是,不能胜任某项工作的人会高估自己的能力,而且感觉不到自己的表现与实际要求之间的差距,不会产生需要改进的渴望。

这件事情在学校造成的问题是,学渣永远无法按照老师的期望进步。一旦进入社会,这种情况就会被加强,因为社会是不太允许“没成绩的”。为了不直截了当地指出一个人没成绩,我们准备了好多好多的理由。

2.反复阅读课本是很糟糕的学习方法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将会成为多年之后,我们在饭桌上的谈资——“多年前,我一宿没睡,活生生把思修考到了68!”说出来就感觉跟英雄似的。

但也正是这些情形,让我们在上交了试卷时,连同我们的生命一起上交了。在进入社会之后,我们会发现,很多人谋生的方式越来越简单,因为大多数人的脑袋一片空白。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因为我们都擅长无效的学习。比如背课文,花一个早上,把一篇课文背个滚瓜烂熟,然后洋洋自得地去干下一件事,却没有发现,课文已经从脑子里悄悄溜走了。

反复阅读课本是非常无效的学习方法,因为反复阅读不会产生长久记忆,还会浪费时间,顺便产生相当良好的自我感觉。(请回忆自己背下《出师表》的那一天)

如果说上学的另一项任务是学会学习的话,那绝大多数人都没及格。

3.改善学习方法的挑战在于找到办法中断遗忘的过程

经常有鸡汤告诉我们,你读过的书,虽然你现在不记得了,但是它们已经进入你的潜意识,变成了你的骨和血,化为你的肌肉,最终改变你的人生。

但是科学告诉我们,我们学过的东西,有70%的东西会被迅速忘掉,剩下的30%会被慢慢忘掉。

你可以把这件事情想象成用珠子串手串,你好不容易把珠子串进绳子,如果不给绳子打结,那么珠子就很容易从绳子上划出去。同理,要中断遗忘,就要给自己的记忆打个结。

4.考试是最有效的学习策略之一

我们害怕考试,讨厌考试,恨不能终身远离考试。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考试的结果一般被用来评判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这个社会给绝大多数人的选项只有失败这一项。

但是,如果我们不要去关注考试结果,而是把考试当成一种学习工具的话,我们会收获很多。科学证明,考试是最有效的学习策略之一,但这里的考试,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一考定生死的那种大考,而是能让你在学习之后主动去检索的一个技能。

考试,或者也可以叫主动检索,是给记忆打的最好的结。

5.学习能改变大脑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当你在认真学习的时候,你的大脑会形成新的连接,假以时日会让你变得更聪明。

这个连接在科学上有很好的解释。我们出生的时候,大脑中有1000亿个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就像大树一样开始生长,盘根错节,树枝和树杈会互相勾搭,形成连接。这些连接在我们16岁的时候回达到150万亿个。但是成年之后,不用的连接会消失。

所以,学习会让睿智的人更睿智,而放弃学习会让人……(拥有睿智的反义词)

如果你阅读过很多名人传记,研究过很多名人的成功秘诀,你总会发现,跨越时间和空间,成为人类群星闪耀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擅长学习

以前,我们会认为学习能力是一种天赋,是天才的表现。而《认知天性》这本书从科学出发,告诉我们,学习能力是一种普通的能力,在简单的培养之后,人人可以获得

特别推荐

《认知天性》

彼得布朗等

中信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