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细菌感染是创伤治疗过程中的首要挑战。银纳米粒(Ag NPs)能够有效地控制创伤处细菌的生长,因此提高Ag NPs等抗菌药的活性、采用止血和抗菌双重治疗策略,不仅可避免抗生素的滥用,还可满足医学领域的大量需求。但常规负载方法得到的Ag NPs尺寸偏大,物理稳定性较差,极易发生聚集、结块,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 张继稳团队 以环糊精金属有机骨架(CD-MOF)为模板,合成了稳定的Ag NPs,实现了更高的抗菌活性,功能化修饰后能有效促进止血和伤口愈合。该研究以生物相容性材料CD-MOF为模板,利用CD-MOF中直径为1.7纳米的微小空间,限制Ag NPs的生长,合成了负载有超细Ag NPs的CD-MOF(Ag@CD-MOF)。与现有的Ag NPs产品相比,Ag@CD-MOF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更强的抗菌能力。实验表明,Ag@CD-MOF在更低浓度时发挥抑菌作用,其在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6 μg/mL和128 μg/mL,而市场上的Ag NPs产品在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IC为 512 μg/mL,证明Ag@CD-MOF的抗菌功效得到显著提高。Ag@CD-MOF微粒表面的环糊精单元经碳酸酯键化学交联后,将数量众多的超细 Ag NPs固定在微粒内,实现缓释;研究人员采用GS5寡肽对交联的CD-MOF进行表面修饰(GS5-CL-Ag@CD-MOF),促进血小板的止血功能,增强止血效果、促进微粒在创伤部位的粘附,协同Ag NPs的抗菌作用,促进伤口愈合。在伤口愈合实验中,相比于其他实验组,给予GS5-CL-Ag@CD-MOF时伤口愈合速度最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超细银纳米粒发挥高效抗菌活性

此研究成果以内封面论文形式发表在Small上。该研究得到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重大新药创制药物一致性评价关键技术与标准研究和中科院药物创新研究院自主部署科研项目的资助。

全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smll.201901065

---完---

来源:高分子科学前沿

声明:凡本平台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平台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邀请您入讨论群

我们的QQ交流群:451749996(务必备注:名字-单位-研究方向)

投稿 荐稿 合作:editor@polysc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