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青春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2018年7月,赣疆两地青少年“手拉手·心连心”融情实践夏令营。江西分营营员们在井冈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通讯员 李 丽摄

江西分营营员们在瑞金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与红领巾讲解员互留联系方式。 通讯员 李 丽摄

江西分营营员们在前往参观甘祖昌故居的路途中相互交流。通讯员 刘政江摄

本报记者 齐美煜 实习生 熊昊文

新疆的发展建设和团结稳定,离不开各民族青年的奋勇拼搏、携手共进。江西共青团坚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团中央援疆工作部署,结合工作实际,强化沟通协调,扎实推进共青团援疆工作。

在赣疆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中,有温暖,有感动,有成长,让我们捕捉定格那些闪亮的时刻,采撷几朵活泼跃动的青春浪花……

跨越千里的友谊

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克陶县,12岁的麦代提·木合德尔的书架上珍藏着一本《了不起的盖茨比》。麦代提特别珍视这本书,不仅因为书中精彩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承载了一段难忘的记忆,见证了一段跨越千里的友谊。

2017年7月,麦代提跟随赣疆两地青少年“手拉手·心连心”融情实践夏令营,踏上了江西这片热情的红土地。第一次出远门的麦代提很激动,迫不及待地想要看一看江西的风景、认识江西的小朋友。登滕王阁、上井冈山……几天下来,麦代提心中收藏了一幅大美江西图。“鄢柏聪、周知俣……”提到夏令营中结识的小伙伴,麦代提显得特别兴奋。《了不起的盖茨比》就是鄢柏聪为他准备的礼物。直至今日,两人依旧保持书信来往。

圣洁的喀拉库勒湖、美丽的奥依塔克森林公园、可口的巴仁杏……参加夏令营前,美景美食勾勒了大美阿克陶;参加夏令营后,江西的孩子们对阿克陶的印象比此前更厚重了些。来自南昌的叶子琛是2016年融情实践夏令营阿克陶分营营员。一路上,叶子琛边走边看边听,小小年纪的她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天山雪松精神、绿洲白杨精神、戈壁红柳精神、沙漠胡杨精神的内涵,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了阿克陶人民和援疆建设者的勤劳和智慧。比如,荷花盛开的白山湖湿地公园,原先是一片荒地,后来在江西的援建下,成了当地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干旱少雨的土地也能绽放荷花,这个奇迹是两地人民共同造就的。

说起孩子在夏令营中的收获,家长的视角更为全面。阿克陶县的谢贞贞用“成长”一词概括儿子谭玉喆在2017年融情实践夏令营江西分营中的变化。从江西回来后,她惊喜地发现,谭玉喆的眼界更开阔了,胆子更大了,生活自理能力也更强了。今年6月,谭玉喆以优异的成绩从阿克陶县实验小学毕业,准备到石河子的内初班(新疆区内初中班)上学。让孩子离家求学,谢贞贞本有顾虑,但正因有了2017年融情实践夏令营的经历,谢贞贞才放下心来,全力支持孩子。

背景链接

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是江西援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赣疆两地青少年的友谊不仅停留在书信里、网络上,自2015年开始,江西共青团每年分别在省内和阿克陶县举行为期一周的“手拉手·心连心”融情实践夏令营。五年来,共有700余名阿克陶青少年来到江西,200余名江西青少年前往阿克陶参加活动。

从志愿者到新“新疆人”

“有些人奋斗的目标是走出大山,有些人奋斗的目标可能是走出大山后,再回到大山。”回想自己回到南疆、留在克州的选择,江西首批赴新疆服务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克州农业农村局青年干部杨锐感慨万分。

到慕士塔格社区、到巴仁乡……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杨锐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诚敲开民心。“新疆老百姓很善良、温暖。你报以一个微笑,他们也会微笑着向你招手。”说起在基层工作的点点滴滴,杨锐幽默地说自己泪点总是很低。在巴仁乡,杨锐的“结亲亲戚”曾这样对他说道:“杨主任,你是一个特别好的人,哪怕我死了之后,我们家,我的儿子、儿子的儿子,也要世世代代与你们‘结亲’。”百姓的认可,坚定了杨锐对自己所投身事业的热爱,使他去思考自己的所作所为能否真正符合百姓的所思所想。

当地群众给了他感动、给了他教育,也同样最使他牵挂。“春蚕到死丝方尽,我们奋斗一点是一点。可喜的是我做的这些事情老百姓是看在眼里、是认可的。”杨锐时常告诉自己,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更要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建设美丽新疆。

杨锐的例子并非个别。“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2014年8月,从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毕业后,21岁的宜春小伙子彭煌登上了飞往新疆的班机,来到阿克陶县,成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在哪里都是为人民服务,男子汉大丈夫不必拘束于在家乡建功立业,只要是你自己选择的路,我和你妈都无条件支持你。就是有一点你要记住,无论干什么,坚持最重要。”父母的鼓励、希冀,是彭煌前进道路上最深沉、最持久的动力。在新疆做志愿服务两年后,彭煌于2016年通过了新疆公务员招录考试,成为阿克陶县的一名人民警察,在祖国的西陲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背景链接

“用一年的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这是很多赴新疆服务的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心声。江西自2011年开始,共派遣300余名志愿者奔赴新疆开展志愿服务,其中不乏像杨锐、彭煌这样选择留下的。

既是他乡更是故乡

“我有两个故乡,一个是我的出生地和田,另一个是我的求学地、创业地南昌。”问及故乡是哪里,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南昌阿布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米拉迪力·麦麦提阿伍拉总是这样说。

26岁的米拉迪力毕业于江西科技学院。在与他的交谈中,记者感受到了他内心喷薄而出的梦想和创业激情。用美食为新疆代言——米拉迪力的创业梦想缘于向身边同学推介新疆这个朴素的愿望。

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米拉迪力坦言,这一路,他遇到了很多好心人,亲身感受到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浓浓深情。尤其是江西各级团组织给予的帮助,犹如雪中送炭。“比如,当年创业初期条件艰苦,甚至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是校团委解了我的燃眉之急。比如,为了让我在创业路上少走弯路,校团委给我推荐了创业导师。又比如,事业步入正轨、迅速发展时,团省委积极为我搭建平台,对接资源……”

米拉迪力是赣疆两地交流的受益者,更是两地交流成果的宣传者。目前,米拉迪力不仅卖新疆土特产,还做新疆现代故事的讲述者、民族团结的实践者:在微博发起“中国红·和田枣”万名大学生助农众筹活动,联合新疆籍大学生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讲述和田枣农的故事,促进家乡农户增收,也让网友透过他们的镜头了解更真实的新疆;建立“赣疆青年”(在江西的新疆青年)平台,通过分享创业故事等,助力新疆籍学生在江西这块红色土地上更好地成长。

背景链接

帮助新疆籍大学生留在江西,是援疆工作的重要内容,江西各级团组织实施了新疆籍大学生留江西就业计划,通过为新疆籍大学生提供见习、就业岗位、提供创业帮扶等,助力他们在江西安家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