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这一词,可能中国学生对此鲜有了解,但对于欧美等国的学生却一点都不陌生。美国对批判性思维的教育早在幼儿阶段就已经开始了。而中国学生更多的是到了国外才开始接触这门学科。

从pathways教材封面简单明了的Critical Thinking,到SAT、ACT中的 Critical reading & writing,对Critical Thinking的一再强调,让我们知道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那批判性思维到底是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 批判性思维是什么?

“批判的”(critical)源于希腊文kriticos(提问、理解某物的意义和有能力分析,即“辨明或判断的能力”)和kriterion(标准)。从语源上说,该词暗示发展“基于标准的有辨识能力的判断”。批判性思维起源最早可追溯到 2500 年前的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知识,均从疑难中产生,越求进步疑难越多,疑难越多进步越大。 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能力可分为:解释、分析、评估、推论、说明、自我校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 国外学校对批判性思维的重视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甚至发展中国家委内瑞拉,都把“批判性思维”作为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世界高等教育会议”第一条的标题是“教育与培训的使命:培养批评性和独立的态度”。第五条“教育方式的革新: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中指出,高等教育机构必须教育学生,使其成为具有丰富知识和强烈上进心的公民。他们能够批判地思考和分析问题,寻找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并承担社会责任;为实现这些目标,课程需要改革以超越对学科知识的简单的认知性掌握,课程必须包含获得在多元文化条件下批判性和创造性分析的技能,独立思考,集体工作的技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 中国学生VS外国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差异是关键

为何如此重要的批判性思维却在当今中国的教育环境成为稀缺品。因为我们的孩子们都太乖了,几十年的应试教育一直在告诉他们要好好学习,但是可能很少有人告诉他们为什么要好好学习,他们被告知要懂礼貌、讲文明,被告知要好好学习考到一个好的大学以后才会有出息。但是不是所有的事情他们都明白为什么,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那么顺理成章。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欧阳康在2012年发表的文章中指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最常规的人类思维,它与人的开放性、超越性联系在一起,是人类文明进步最为重要的主体性条件。如果说人类文明发展从来都需要批判性思维,那么当代人类尤其当今中国需要强化自觉的批判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 高中阶段才开始学习批判性思维,还来得及吗?

既然批判性思维在国际教育上占据着如此重要的地位,而在中国却鲜有这方面的教育。高中阶段才开始学习批判性思维,还来得及吗?

答案是肯定的。批判性思维讲求的是思考的方法,即使接触的时间短,只要把这种思维模式变成习惯,基本与从小就接受批判性思维教育的学生无异。

为了让学生出国留学后无缝衔接国外的教育模式,省实国际艺术高中早在2011年第一届国际艺术预科就已开设了批判性思维课程,来自新英格兰大学应用语言硕士学位的外籍教师Bob教授,课程开设以来深受学生喜爱,以下是省实国际艺术高中毕业生对批判性思维课的一些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东实验中学国际艺术高中2012届毕业生黄予信:我在批判性思维课里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学会否定自己重新思考把这种思维融入到设计里去,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作品。在国外学习有个很奇特的现象,有些同学平时很少到课室里上课,少到我几乎都忘了班里还有这号同学。但到了期末提交作业的时候,他却能拿出一堆完整的作品,而且分数还特别高。而有些中国学生到了国外,上课从不缺席而且还学得特别认真,提交的作品也很漂亮,但最后分数却不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是中国学生做作品的过程不够丰富,缺少了否定自己和重新思考的过程,而国外是非常看重这一点。即使最后做出来的作品很丑,但这是一个思考过很多遍、做过很多调研、不断否看定自己从而产出的一个新结果。在IFPAD的时候我就习惯把这种思维带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设计上,批判性思维无论在学习上、工作中都一直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东实验中学国际艺术高中2018届毕业生黄栩琳:我觉得“批判性思维=为什么”,一个优秀的设计师是从思维上锻炼出来的,设计如果要有所创新有所突破,那么就要学会勇敢地发问。我发现上过批判性思维的人跟没学过的人,差距还是挺大的。批判性思维能激发人的潜能,这种思维的运用不仅限于在设计上,生活上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