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谁都希望自己的人生闪闪发光没有缺憾。

可是年纪渐长,那些还没听懂的概率题;因为害羞不能坦白的爱;来不及说的许多声抱歉......却一直驻守在昨日种种之中,如蚌怀沙,久病成珠。

又是一年毕业季,又有很多学生站在路口,“选择”再次被谈起,这篇文字收益良多!

●●●

4月24日,董卿亮相央视《面对面》,首次对外浅谈初为人母的经历。40岁,在拥有令人羡慕的种种身份、地位、财富之后,董卿在孩子培养方面的言谈如其在春晚上一样优雅、从容,而又充满智慧。

她说,我应该很努力把自己变得更好,让他在未来真正懂得的时侯,对我有爱、有尊敬!

她说,一位好母亲抵上一百个教师,好的榜样是一种力量,影响着孩子,甚至一生!

她说,用行动来影响孩子,是很好的一种方式!

如果说人的前半辈子是在为自己的未来,为别人的眼光而活,那么人的后半辈子则更多的是在为孩子而活!不管千辛万苦,只要他健康,自己受再多委屈,只要他快乐!可怜天下父母心,大致如此!家长们付出许多,在孩子的培养中不遗余力,虽然方式各有不同,虽然水平有高下之分,但是用心都是一致的!

01

原生家庭真的有那么重要?

每个人都有两个家,由父母组成的、我们从小长大的家庭被称之为原生家庭,这个家庭是每个人最初成长的地方,也是我们人生的起点。对于董卿来说,很多人将董卿的成功归结于她一对毕业于复旦大学的父母的辛勤栽培,并认为原生家庭是董卿成功的基础。

这话很有道理,父母的教育对于孩子的影响之大再夸张也不过分。对于很多人来说,是父母帮助孩子建立了最初的世界观、人生观,并作为一种人生烙印,延续到孩子的青年、中年、壮年甚至晚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个本性,一方面是孩子的天性,另外一方面也是原生家庭所带来孩子的世界观。

原生家庭更为形象的说明就是,一般情况下,父母自信,孩子则自信——这是情绪,父母爱看书,孩子则也很容易爱上书——这是习惯,父母做事有调理,则孩子也喜欢有序不乱——这是行为处事。

举个例子,我身边有两对父母,其中一对父母天性乐观,很喜欢旅游,爬山涉水,每年都会有几次,每次旅游前,他们都会把各种用品准备的井井有条;她们很重视对孩子自立的培养,几乎各种旅游APP、旅游用品准备,都是孩子自己挑选、下载或购买。我曾经见过这个孩子夏天背着一个大包回家,脸上都是汗,我问背的是什么,孩子说有了这包东西,我可以自己去美国!

另外一对父母则对孩子颇为溺爱,基本有求必应,当然对孩子的学习也很关心。我有一次去过他家,发现他们屋里丢满了各种学习用品、玩具。孩子妈妈一脸歉意的说,孩子乱玩,我在收拾,而她的孩子却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看到我来了,也很客气的叫了声叔叔,就继续看电视了。

这两个孩子学习都不错,但是最后的结果却很不相同。前一个孩子去年大考那段,一个人去了考场,然后一个人回家,最后考上了重点中学,而后一个孩子当时由妈妈陪着,却在考场上因为忘记带准考证,被监考老师说了几句,虽然后来托人带了回来,但是那孩子却全场发挥失灵,本来语文很不错的他,考的完全不理想,最后留级了。

考场上的心态不能说明一切,但是两个原生家庭教出来的孩子在面对重要事件时候的表现差异之大,令人惊讶。

02

聪明的妈妈会把握孩子的黄金时期

董卿说,她会给予孩子各个阶段最为优秀的培养,如同当初她的父母一样!那么作为普通父母的我们,又要如何把握孩子的成长黄金期呢?

很明显,每一个父母虽然都在竭尽所能的去给予孩子最好的,但是因为学历、身份、经历等方面的限制,家长们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存在着高低之分。不过,还好,我们惊喜的看到,现在很多城市的家长已经开始对孩子成长的黄金时期重点把关,力求让孩子获得更快的成长了。

譬如,在孩子0到3岁这一段孩子本能成长的关键期。部分家长开始根据孩子“想竞争,想要模仿、想自己做一些事”的阶段性心理特征给予恰到好处的言语以及行动指导。

举例说,同样是让孩子收拾玩具。普通的家长会说“把玩具收拾好”,而有一定家教知识的父母却会说,“我们比赛谁收拾的快”!

——实验证明,前者,孩子听了无动于衷,而后者,孩子会立马收拾。

6到11岁是拓展孩子视野,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提升孩子右脑水平的关键期。部分家长开始有意识的引导孩子阅读,培养孩子的联想能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但是,也有不少家长认为这段时间孩子开心就好,高中再学习不迟,于是这些孩子成为了“熊”孩子;还有家教严格的家长把孩子关在屋里子,开展题海战术,于是这些孩子成为了书呆子。

——事实证明,很多孩子的阅读能力以及创造力就在这个阶段出现了差距!

03

12到15岁是孩子身体初步发育、个人意识开始萌生,即将步入或者已经步入青春期的成长黄金期!那么问题来了,广大家长要如何做,才能不让孩子不再一而再的落后在起跑线上呢?广大家长到底能为孩子做些什么呢?

12到15岁的孩子很多开始出现逆反心理,并且随着自我意识的萌生,孩子与家长的沟通也开始变少。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参加一些团队活动,多与亲友走动,别让孩子自我封闭起来。这样,孩子一旦出现心理问题,即便不愿意和家长交流,他们也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交流空间。

另外,切记在这一阶段,家长的角色要适当转换。一个优秀的父亲要学会和儿子做好朋友,而不再是简单的“父亲”。努力让儿子在自己身上看到成熟与责任的男人形象,并引导儿子的健康成长,是每一位合格父亲的责任;对于母亲来说,母亲要注意女儿生活中的各种需求,并不动声色的去给予满足,对女儿的一些不良行为,要有理有据的规劝,切记不要依仗自己家长的身份去“压迫”或强力扭转孩子的一些行为和思想——因为粗暴附加价值观,可能会让孩子表面上暂时听你的,但是骨子里根本不认同。

众多调查显示,12到15岁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属性。此时的孩子已经不再是孩子,而是一个小大人,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获得帮助和支持,能够平等对话和交心的“家长”朋友。

最后,祝所有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都如愿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