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几年流传一句话:“一人卖保险,全家不要脸”。

因为不少人被卖保险的坑过。新闻媒体也是唯恐天下不乱,净捡着一些保险行业的负面消息报道。

比如今天谁谁谁又拒赔了,明天谁谁谁10年交8万赔6万...

不过现在的情况发生了转变。大家有没有发现,身边和朋友圈里,卖保险的人明显变多了?

特别是那些在互联网行业的中年人。面对着35岁被裁的中年危机,主动或被动辞职干起了保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腾讯新闻

就连新闻媒体,也在吹水鼓励大家去干保险。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媒体都是怎么吹水的。

01

1年时间年收入翻10倍

下图截自某媒体的新闻报道(原文标题:“精英爱上卖保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图自新闻报道

故事的主人公李建辞掉了科技公司市场总监的工作,加入了一家外资保险公司。李建之所以选择干保险,原因来自于老婆。

他老婆仅用3个月时间,就做到MDRT(一百万保费业绩)。一年下来,团队成员超过20名,年收入比之前高10倍,人还变开朗了。

羡不羡慕?

心不心动?

酸不酸?

先别急着酸,我是个严肃且在保险行业深耕多年的自媒体人。由此可以判断,这段报道,水分有多大。3个月干100万业绩啥概念?

要么你能自带资源

比如你老公是住建局局长,房地产老板为了搞好关系,肯定卯足劲找你买保险。

要么你人脉宽广

比如你认识很多分分钟都是十万上下的人,而且和他们关系也不错,为了捧你场,拿点钱出来买个保险小意思啦!

要么你就是个销售天才

这就不用我多说了,你的“忽悠”能力达到了马云那种层次,3个月干100万保费业绩算个球?

我不知道李建的老婆属于上面123哪种情况。新闻媒体有时候也挺让人讨厌。原因就是他们喜欢张口就来,老发些报道浮夸,但又挑人情绪的玩意儿。

再来看看另一段媒体的报道(原文标题:“谁的朋友圈没有几个保险销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图自新闻报道

这段报道还算写实,没有上面的浮夸风。

故事的两个主人公之一的胡凯的客源,大部分来自前同事或介绍的公司高管、中层;

另一个主人公袁钰则还处在内心的怀疑阶段:担心自己卖不出保险,担心人家不接受保险;

这才是卖保险的真实写照。像上面李建他老婆那种3个月干100万,1年收入翻10倍,大家听听就好。

真当保险行业是印钞机,来了就能挣钱?真当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和保险意识,比吃火锅吃烧烤的热情还要高?

保险不是那么容易卖的,挣钱也不容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为什么保险不好卖?

我就是干保险的,现身说法最具说服力。

一个客户从接触——沟通——确定需求——确定产品——配置方案——不满意换产品——解读条款——敲定产品——到最终投保。

这中间经历的过程堪比给小孩辅导作业。而且,很有可能,客户跟着跟着就不理你了,或者跑别的地方买了。

欲哭无泪。

所以啊,我每天、每周、每个月,无时无刻不在为保费业绩发愁。

巴不得大家都来我公号菜单栏产品库投保。但是,干愁也没用啊!

保险是最难卖的金融产品之一。

现代商业保险的运行模式,虽然能满足一部分用户的需求,但其实是为了保险公司的利润最大化而设计的。

我们消费者在与保险公司的交涉中,处于较大的劣势。

首先,得先交保费才能有保障,理赔主动权在保险公司手里;

其次,保险条款、规则、以及理赔流程等都是由保险公司制定、实施和解释,我们消费者只能被动接受;

最后,保险公司在人才、资金、专业知识上的实力,是远高于普通消费者的;

处于如此被动地位的消费者,除非有强烈的保障意识或需求,否则是很难真正掏钱买单的。

(少部分不靠谱的销售人员,采用误导夸大等坑蒙手段,诱导消费者投保的不算)

试问,这种情况下,你觉得自己有把握,能将一份大几千几万甚至更高的保险卖出去吗?

03

如何快速卖出保险?

有很多人在干保险的职业道路上,

确实卖出了不少保单。

但很多都是自己和亲朋好友买的。

因为,对于保险公司而言,销售人员自己本身,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这里牵扯出了一个大家恐怕都知道的“秘密”

保险公司不仅是招员工,也是招客户。

要是入职保司干保险了,能力强的,背景深的,或人脉资源广的,兴许还有底薪。

否则要是不开单,那可一分钱收入都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怎样才能最快开单呢?首先肯定是先给自己买一份啊,俗称“自保件”

销售提成+新人津贴,相当于一分钱不花就能买个保险。可是后面十几年的保费还要交啊!

自己给自己买完了,再怎么开单呢?那找自己的亲朋友好下手,俗称“杀熟”

从三姑妈四大姨到十年不见的远房亲戚,再到“开口对方就以为是要借钱”的同学同事。

每一个都是潜在的意向客户。前阵子抖音就有个热门小视频。

视频中的主角去了**保险,一年负债3万多,给自己和家人买了一堆保险。还和老公离婚了。

卖个保险负债累累、婚姻破裂,也是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就是被榨干了剩余价值,然后被“扫地出门”的例子。等到将自己和熟人以及以前积攒的人脉全部变现后,

还不具备开拓新客户的能力,那就会被无情淘汰。

互联网行业的人经常自嘲35岁就被裁,看看人家这种情况,还好意思自嘲?

而且,想长久的待在保险这个行业,也不容易。根据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

2017年底在我国做过保险代理人的数量达5000万人。

但真正在保险公司注册上班的代理人数量只有800多万,留存率只有16%。

5000万人进来,最终只留下800万人,这哪是大浪淘沙,分明就是非洲大草原“群雄逐鹿”

小结

去年有两件对保险行业影响深远的事。一件是年初的《流感下的中年人事件》。

很多人在看了这篇文章后,才决定给自己和家人买个保险。另一件是年中的热门电影《我不是药神》。

让很多人意识到:

商业保险对于大病医疗该有多么重要!

同时,我国的寿险保单持有人口只占总人口的8%。

而且人均持有保单仅有0.13张。

也就是说,我国每100个人当中,只有8个人有保险保障;平均到个人不到1张保单。

很明显,保障严重不足,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

再加上近两年经济不太好,很多人为了谋求发展,来到保险行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身边也有一些朋友也干起了保险。

他们之前的职业经历多是公关、媒体、医生、医疗器械销售等。

无一例外,都具备一个特征:

在过往工作经历中累积了大量人脉资源。

而且自身能力也不差。

可想而知,这种自身就带光环的人,在保险行业肯定干的不会差。

试问,你自己是否具备这些优势?

但无论如何,提升保险专业度、普及保险知识、培养大家的保险意识,真诚建立信任和好感,远比快速卖保险提升业绩更重要!

衷心祝大家都能有一份靠谱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