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了解柳编的“生命历程”,我们走访了固始县竟诚工艺品有限公司。固始县顶峰工艺品有限公司,固始县固丰裕手工艺品有限公司等各大工厂。

从最开始的原料厂公司进行的选取木材。进行木材的切割和加工。机器摩擦着木削像蒲公英的花瓣洒落在手工艺人的身上。

从原料的浸泡,脱皮,手工艺人们将原始的天然木材加工成可以编织的柳条,木条。再将这些加工以后的材料运往手工艺品有限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编织之前,手工艺人们经常会将材料用水浸泡。被水浸泡的柳条弹韧性十分柔软,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这些被浸泡过的柳条被用户编织起来更加的得心应手。粗细不一的柳条,木条,和草编,铁艺相结合变成了一件件十分精美的花篮以及各项工艺品。

非常荣幸的是,当天我们再去拜访的同时,刚好遇到了师傅们在准备给已经被农户们编织好的编织筐上色,我们刚好也目睹了柳编和颜料发生奇妙碰撞的过程。

工厂里有两口大锅,里面盛满的水透漏着棕紫色和淡紫色。师傅们先把柳编工艺品在其中的一口煮沸的大锅里侵染,然后再将它们在另一口大锅里进行罩漆。

为了可以让柳编的颜色更加具有持久性,就像给手工艺人们的编织框增加了一个巨大的保护罩。我们的队员深深的被这个奇妙的过程所吸引,忍不住上手操作了一下,亲身感受其中的乐趣。

接下来将罩漆以后的编织工艺进行晾晒处理。使它的颜色更加鲜艳,色泽更加饱满。再由手工艺人们进行产品加工。最后进行产品包装。投入国内外市场。

在交谈中,我们通过厂长了解到,为了带动当地居民收入,编织柳编的材料会发放给村民,村民编织好后再收集到工厂里,由工厂里进行加工、染色、晾晒处理。

美好的事物总是来之不易的

柳编艺术能够传承,离不开三河尖人民精湛的手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刚刚褪去正午的烈日,我们就来到了一家固始县国家粮食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及他们的种植基地。一进门,当地的农户就给我们端来热气腾腾的毛尖茶。

“九曲夷山采雀舌,一溪活水煮毛尖。”毛尖是信阳的名茶,细毛尖经过沸水泡腾,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我们观察了该厂的加工区,发现当地的农户从原材料的选择加工到材料的处理,过程之间紧密相连,分工明确。

我们临走前,老板还拿出了几件十分精美的柳编工艺让我们拿回去当做纪念品。非遗文化开启了年轻人们对美的感知,也将柳编印在了我们的印象里。

进步不是一条笔直的过程,而是螺旋形的路径。时而前进,时而折回,停滞后又前进,有失有得,有付出也有收获,在不利和艰难的环境中百折不挠,继续进步。即使柳编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只要被我们重视起来,它就不会被遗忘。

一根柳条,可以带动一个产业,可以孕育一种文化。 数代人的传承,数代人的积累,柳林里演绎出若干的民间绝艺。小小的柳编,走出国门,为这片古老的土地赢下不少的荣誉。在一代又一代柳编匠人们的努力下,走过历史的长河,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