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持续发酵数日的英国油轮扣押事件出现了转机,伊朗总统哈梅内伊一句话暗示,表示如果英国能够率先释放在直布罗陀海峡扣押的伊朗油轮,伊朗愿意做出对等的回应,释放上周在霍尔木兹海峡扣押的英国油轮。伊朗释放的服软信号,反而会让英国有一种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之前的种种努力前功尽弃。

不过,7月4日在直布罗陀海峡扣押的伊朗油轮及其船员,已经交由直布罗陀当地的法庭进行处置,按照英国警方提供的调查证据,直布罗陀法庭已经决定将伊朗油轮的扣押时间延长到8月15日,这可能会给英国与伊朗的和解带来一定的麻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在英国的鼓动下,法国、意大利、丹麦已经有初步的意向,愿意与皇家海军在波斯湾海域进行联合护航,相关人士透露,与美国发起的多国联合护航不同,英国的倡议本质上是为了航行自由,与当前的美伊对抗有明显的不同,只是英国这种直接与伊朗对抗的做法,可能会让伊朗转变态度。

与之相对的是,德国与法国在6月27日的北约会议上曾直接拒绝了美国的护航邀请,理由是参与美国的行动,可能会引发与伊朗的矛盾,这不符合欧洲各国的利益,截然不同的两种回应,表明目前的紧张的中东局势,已经让欧洲国家感到了危机,但不想过度的刺激伊朗,以免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作为一个没落的大国,英国在处理英国油轮扣押事件时,已经没有了过去日不落帝国的气概,一方面对外暗示启动对伊朗的制裁,另一方面,又希望得到欧盟的支持,分担自身面临的压力,这种做法,充分暴露了英国的虚弱无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英国在油轮被伊朗扣押后不久,不无用意的对外表示,已经派遣一艘核潜艇前往波斯湾海域,并辩称核潜艇的出动只是防御性的目的,但作为水下核力量的代表,核潜艇的出动,往往就是直接的战略核威慑,英国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做法,可能会招致伊朗的反击,加剧中东局势的动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合以上种种可以看出,在美国与伊朗剑拔弩张之际,英国率先跳出来与伊朗作对,在自家控制的直布罗陀海峡扣押伊朗油轮,随后伊朗采取对等的报复手段,将一艘英国油轮扣押,并以此来邀请欧洲国家参与波斯湾护航,这一系列的做法,表明英国已经不甘寂寞,有意在纷乱的中东局势中分一杯羹。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关注我们,每天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