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历史悠久,作为华夏文明序幕的龙山文化,就是首次在章丘发现并命名的。龙山文化以高超的陶器艺术为主要特征,但那时不叫章丘,真正称为章丘是在隋文帝时期。据《章丘县志》载:“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改高唐为章丘,取县城(今绣惠)北章丘山(今女郎山)为名。”此为“章丘”作为县名之始,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在历史上,是先有济南,还是先有章丘呢?

一直以来,无论章丘还是济南,流传着这样一句得到公认的话:“先有平陵城,后有济南府。”这是考古界关于济南历史发展的最简单也是最恰当的概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陵城故址就位于章丘龙山,平陵古城遗址在城子崖遗址的东北方向。现在的古城遗址上,除了四周城墙外,没有别的地上建筑物。现存的城墙最高处有5米多,最宽处将近43米,都是用土夯实而成。一圈四面城墙,每面城墙长约2000米,整座城市呈正方形,约有400万平方米。站在城墙上举目四望,平陵古城内全是庄稼,没有住户。

史载平陵城建城大约在春秋时期,兴于两汉,最后毁于唐代,前后共存在了1500多年。自唐代毁城到现在1000多年的历史中,这一遗址上再也没有出现过居民区,连一个村庄都没有出现过,平陵古城成了一座死城。可以说,平陵城就这样荒废了1000多年。

据西汉刘向《说苑·贵德》里的记载,齐桓公到平陵,由此推断平陵城大约建于春秋时期。汉初约公元前204年,汉高祖刘邦置济南郡,郡治平陵,这正是历史上“济南”这一名称的首次出现。

平陵位于齐国故都临淄以西,正是连接齐地与中原的要塞,一直是汉王朝比较重视的地方。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刘邦封长子刘肥为齐王,将济南郡划入齐王治下,可见汉高祖对这一要塞的重视。

后来,汉室王朝又将济南郡从齐割出,单独成为吕国,封吕太后的侄子为吕国王,治所依旧在东平陵。此后,刘辟光、刘就、刘圣等王公贵族先后被封为济南王。直至公元9年,王莽建新,因王莽就是东平陵人,于是,他便将东平陵改名为乐安,属青州,历时16年,至东汉光武帝时改回济南国。

一代枭雄曹操就曾经担任过济南国相,而且治国有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当时的齐王李祐造反,因为李祐是太宗李世民的儿子,周边诸官都有所畏惧,唯有平陵人李君球与其兄子等人,坚守平陵城,顽强抵抗李祐叛军,双方在平陵城内外展开了激战,战争持续一个多月,直到唐朝大军赶来增援,才将李祐叛军平息。唐太宗为表彰李君球以及顽强抵抗的平陵人,改平陵为全节县。

公元815年,全节县因人口凋残并入历城县。随后,平陵结束了1500年的沧桑历史,平陵城也彻底从地面上消失,进入了尘封的历史。从那时起,济南西迁到历城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