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亚健康问题凸显,其中肾虚问题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成为人们频繁提及的常见病之一。

近期,健康中国2030指数研究院《补肾壮阳类OTC营销一体化研究》报告相关数据也印证了当下补肾壮阳的市场需求,报告显示,在京东大药房整体销量排名中,补肾壮阳用药位列前五,在热搜排行榜中,肾宝片、六味地黄丸名列前茅。

同时,健康门户39健康网旗下39问医生平台相关数据显示,与“补肾壮阳”相关的问答中“男性肾虚”日均UV(日均UV即日均独立访客)约6.7万人次,“女性肾虚”日均UV约3千人次。

但庞大的市场需求背后却有隐患。

(补肾壮阳类问答日均UV分类)

自我对“症”是真的对症了吗?

为了能够对“肾虚”有更为清晰的了解,健康中国2030指数研究院研究员拜访了广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医生梁文,就肾虚类型及相关症状进行求教。

据梁主任介绍,肾虚包括肾阴虚肾阳虚肾气虚肾精不足肾气不固五种。

在症状方面,五种类型都有一个共同点:腰会隐隐作痛。

此外,不同类型的肾虚会有各自的症状表现:

肾阴虚常表现为肾功能欠佳、口干舌燥、颧红、盗汗、五心烦热;

肾阳虚则是身体有寒的表现,比如手脚有些发凉,尤其是冬天,会感觉双足冰冷,口淡;

肾气虚表现为性功能欠佳,气虚,人容易疲劳,动一动就觉得累,这种累尤其体现在腰膝以下部位,走动一下就觉得腰又赘又累,双下肢没有力气;

肾精不足表现为肾的精液不足,对于男性而言,表现为精少、不育;对于女性而言则表现为月经量较少,甚至闭经,性功能衰退等,肾精不足还表现为容易掉发、白发增多、牙齿容易松动、耳鸣耳聋、健忘等;

肾气不固表现为遗精、早泄等。

同时人们常常认为性功能欠佳是因为肾虚,但性功能不好是不是只是跟肾虚相关呢?对于这个问题梁文主任表示,其实是不确定的,许多患者性功能不佳确实是和肾虚有关,但是性功能欠佳也会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比如肝胆湿热,而如果性功能欠佳是由肝胆湿热引起的,那么这时补肾就是禁忌了。

同是地黄丸,你选对了吗?

药的使用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以人们日常最为熟悉的六味地黄丸为例,为了应对不同的症状,六味地黄丸衍生出了一个庞大的家族:

北宋名医钱乙发现很多孩子因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营养不足,发育迟缓。于是翻查医书,终于从张仲景的《金匾要略》中找到了一剂补肾药方——金匮肾气丸,但他细想,小孩阳气足,服用金匮肾气丸可能过于暴热而流鼻血,于是将其减去肉桂、附子这两味益火的药,制成地黄丸,这样既能保证小孩的补肾效果,又可以避免升阳动风动火。后来钱乙的弟子闫孝忠将这一成果收录在《小儿药证直诀》,从此六味地黄丸声名远播。

后代医家根据不同的临床实践在钱乙的药方上增减化裁,创制出了一系列地黄丸。

目前市面上的地黄丸主要有: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归芍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麦味地黄丸、耳聋左慈丸、左归丸、桂附地黄丸、济生肾气丸、右归丸等近十种之多。

每味地黄丸针对的症状互不相同:例如,六味地黄丸适合肾阴虚患者,但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肉桂和附子后,即桂附地黄丸,则变成适用于肾阳虚患者。此外,像杞菊地黄丸和明目地黄丸,单从功能主治上看,两者区别不大,但在具体适应症以及用药禁忌方面却有很大的不同。

言不可妄,药不可乱食

根据健康中国2030指数研究院相关线上调研结果显示,消费者出于调理及身体不适自行购买补肾壮阳类OTC产品的比例达到六成以上。与此同时,研究员在进行线下调研时发现,相当一部分药店从业人员在指导患者正确用药方面存在误区,对肾虚中常见的“肾阳虚”和“肾阴虚”概念缺乏正确理解而通过分析搜索引擎数据我们也发现,消费者对“肾阳虚”和“肾阴虚”概念模糊,亟需正确引导。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随之上升,健康中国2030指数研究院《补肾壮阳类OTC营销一体化研究》报告显示,有73%左右的人认为尽管没有出现肾虚相关症状,仍会考虑服用相关产品调节身体强健体魄,“防患于未然”。

无论是自我药疗还是自我预防,补肾壮阳OTC是消费者最常选择的方式之一。尽管OTC经过长期验证安全有效,消费者可以直接在药房购买,但从严格意义上讲,某种药物被批准为非处方药,并不代表这些药物在任何情况下都无需医师处方自由使用。肾虚的复杂性、消费者对于疾病认知的模糊性以及相关治疗药品的多样性都在某种程度上潜藏了吃错药的风险,导致贻误甚至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