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一开始选拔人才是通过“孝廉制”通过朝中专门考察人品,在向皇帝推荐,但这种制度非常容易埋没人才,直到隋朝605年科举制诞生,不过通过科举制入朝当官的人也是非常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当中科举制前三名分辨为状元、榜眼、探花,其次是举人,在其次就是秀才,提起秀才,往往都会穷酸两个人搭上关系,而这也跟电视剧出演秀才形象有关,那么在古代考取了秀才,到现在又是什么学历呢?

秀才在汉时与孝廉制并为举士的科名,在东汉时,为了避讳刘秀改为茂才,秀才也是最早科目之一,至于想要考取秀才的难度,在南北朝时期《北堂书钞》当中就有记载:策秀才,必五策皆通,拜为郎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秀才科一直沿用,到了唐朝时科举制才逐渐被完善,而秀才科是当时最难的一个科目,从武德到永徽年间,每年秀才不过一到两个人,由于太难651年就停止了秀才科目,如果跟状元来比,基本上状元可以一边站。

状元比不过秀才也不是笔者胡乱说的,《北史·杜正玄传》记载,宰相杨素看了杜正玄的文章说:“即使周公、孔子转世都不能考取秀才,此真秀才,吾不及也”,杜正玄也是被称为秀才第一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说了,刚才笔者说是唐朝的秀才对比和状元对比,可根据唐朝的《杜氏通典》记载:初秀才科第最高,方略策五条,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凡四等,虽说有四等,但能够考取秀才还是很少。

秀才被废除之后,状元、榜眼、探花,也就相继出现在世人面前,到了宋朝秀才科并没有被完全废除,而是改为礼部会试,通过的人就是秀才,可难度已经减少了很多,到了明清年间,秀才成为了基本的乡试通过者称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为秀才的人见到知县可以不用下跪,地方也不能对秀才用刑,其实在一些电视剧当中,秀才总是出现在官衙,正因为他们有一定的权利,百姓有什么冤情都可以向秀才上报,这倒是有点像是律师了。

而成为秀才的人,想要考取功名也不容易,没有收入的他们就只能教教书,秀才也就跟穷扯上了关系,如果将唐朝或者南北朝的“秀才科”放到现在,恐怕就连公务员的考试都一定能够比得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只要在古时能够考过秀才,基本上能够在现代当一个公务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