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清代袁桐设色花卉《兰石图》尺幅: 23厘米x30厘米。《兰石图》应是一本册页中的其中一页。画中兰石,摹的陈道复和“扬州八怪”金农的笔墨,水墨双勾兰叶,三茎兰花以淡胭脂点写,重胭脂勾花丝和花蕊,清隽中透着妍逸。没骨皺擦点润的秀石有几分纷披,以得陈道复的笔墨为趣。画笔爽劲明快,墨色轻灵雅丽,尝见金农有此种画兰,袁桐追摹颇似,亦得金农神韵。诗左落款:” 法白易山人意,以似端士世讲二兄之嘱,戊寅冬十又一月,琴甫袁桐制。”钤印“桐"(肖形朱文印),此肖形印是铜钱形制,方孔圆围。外围圆可以寓意“袁”,方孔的上方一 短横可代"桐”字右边“同”内的一横,方孔代“口”,合之方孔左边的“木”偏旁,刚好合成一个“桐”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桐享金石书画的名声,又有叔父袁枚大才子的光环笼罩,最重要的是其画笔清雅,款书高迈。

专家点评

清朝才子、乾隆四年(1739年)已未科进士袁枚有部代表著作《随园诗话》,前此年热销了一段时间, 把袁枚的名字炒得火热,以至现在地摊书堆中还能找到袁枚进士的《随园诗话》《随园随笔》等著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枚有位侄子,名桐字琴南,似乎没有科举的功名,有载其“官至直隶河工通判”(通判为清代各府长官知府的属官,协助知府工作。又于各州设此职,称州判,作为知州的属官)。袁桐在仕途上没什么影响,但他的金石书画却为其留下了不小的名声。《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载:

“袁桐,字琴南,号琴甫(一作琴圃),又署琴居士,钱塘(今杭州)人,官直隶河工通判。其工小楷篆书,尤善隶法,下笔奇恣,类陈鸿寿。篆刻师钟鼎、汉砖,胎息甚古。金碧山水得仇英遗意,设色花卉雅韵欲流,能诗。”

陈鸿寿生于乾隆三十三年( 1768年),卒于道光二年( 122年),袁桐隶法类陈氏,那么其生卒年当与陈氏同时或稍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作两笔雅的欲流,画款小行借亦下笔奇肆高古,先是题了首七言绝句,似为“能诗”的两家自己吟咏,诗云:

春兰葛蔼香欲飞,灵均披发潇湘走。

东皇不许人间知,凤雨迷离护山守。

“灵均”为战国楚文学家屈原的字,《楚辞 .离骚》:“ 名余日正则兮,字余日灵均。”屈原节操高洁,兰花亦品性狷傲,屈原多有咏兰赋兰文字,故后人多以兰花比喻屈原的独善其身。“东皇” 指远古神话中的天神东皇太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袁桐活跃在乾隆嘉庆(1736-1820年)年间,期间的“戊寅”有1758年和1818年,似应为乾隆二十三年( 1758年)所作,因袁枚乾隆四年(1739年)即中进士,其侄儿也不会比他小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