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6日,英国《卫报》再次曝光了一个科技巨头的偷听行为。

而跟往常不同的是,这次被曝光的,是自称 “最安全”的苹果公司。

我们都知道,长久以来,苹果公司一直以其严格的隐私协议而著称,在这个号称“最安全的”隐私条款中,苹果公司保证了不会使用任何带有个人隐私的数据,更不会泄露个人的任何隐私信息。因此,苹果获得了大量重视隐私的用户的青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在《卫报》这篇名为《Apple contractors 'regularly hear confidential details' on siri recordings》的报告中,苹果的外包公司员工却爆出了苹果完全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在报告中,苹果的外包公司员工爆料,他们这些外包公司员工,会收到来自iphone、ipad、iWatch等设备上Siri语音助手的录音,这些录音将全部被记录和分析。

这些录音包括:病人和医生之间沟通病情、商业机密、个人的小秘密、甚至是爱人之间约会的私密录音。

这还不是最糟的,更糟的是,这些录音还会包含你的位置、姓名、电话号码、APP记录等等信息!

这就非常让人感到不安了!试想一下,你的秘密和隐私,很可能会被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所录音,而且除了录音以外,这个(群)陌生人同时还能拥有你的名字,你的住址,你的个人爱好,如果他愿意去社交网络上搜索一番,甚至还能知道你长什么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数据如果被有心人拿到,其后果实在是不堪设想!

更加让人不安的是,这种不堪设想的后果有极大可能性会成为现实!在报告中,外包商员工还透露,他们所在的公司,没有任何审核制度,任何人都可以轻易接触到大量这样的数据!

这种行为,毫无疑问是彻底违反了苹果的隐私策略。这种有巨大隐患的隐私泄露行为很可能已经涉及到违法。

那么,针对卫报的这篇报告,苹果是如何辩解的呢?

苹果对此回应称:Siri的一小部分请求被用来做分析,以改善Siri的能力。用户的指令和他们的Apple ID无关。Siri的响应在安全措施中分析,所有审核人员都有义务遵守苹果严格的保密要求。只有不到每日Siri响应的1%被用于评估,而且这些录音通常只有几秒钟。

也就是说,苹果实际上承认了有这种行为,他们确实记录了用户的录音。同时强调只有不到1%的数量被记录。

真正的问题在于,难道1%的隐私被录音就能够被原谅吗?恐怕不能,作为一个享有隐私权的公民,我们永远只会希望这个数量是0。

除此之外,苹果这段话,还有另一个潜台词:我们确实记录了你的隐私,但是这是为了改善你的服务。

这句话不由得让我想到国内搜索引擎巨头的那句遭到痛骂的名言:“中国人他们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或者效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头再看这句话,是不是跟苹果公司的潜台词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诚然,科技的便利性确实是有代价的,但是,这种代价,绝不意味着科技公司能够豪无底线、永无止境的巧取豪夺。

为了所谓的“便利性”,而无止境的泄露隐私,甚至到了能威胁人的生命安全的地步,那么这种“便利”会有几个人想要呢?

苹果公司的这一隐私泄露事件,非常明确的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世界上绝对没有免费的午餐,科技带给我们的任何便利,都是有代价的(即使是“最安全的”苹果公司也不例外)。而且这种代价,往往会超乎你的想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IBM大中华区总裁陈黎明在2019年7月3日达沃斯论坛上说的一句话:科技向善是一个愿景,但不是现实。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说,但凡是科技,最后都会被拿来作恶,因为作恶才能赚钱活下去。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当你享受到科技公司价值1元钱的便利性时,科技公司已经出卖你的所有数据赚到了10元。从此给你留下无穷无尽的骚扰和安全隐患。这就是科技公司背后赚钱的逻辑。

那么,一个科技时代的巨大的问题就摆在了我们每个人的面前:从个人来说,既然科技的代价我们难以避免,那么我们是否应该默默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