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康熙冰梅纹六方瓶

高28厘米,口径5.1厘米,底径8厘米。形制为六方,比较少见。而青花发色鲜艳而沉稳,瓷胎洁白细腻,修足规整,底足的款识为青花款的“康熙年制”。这件藏品为六方彩,比较少见。因为口沿有些磕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的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家点评

康熙时期青花瓷以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而负盛名。康熙青花的发色也很有特点,世称“色有五彩”。由于康熙青花除了早期的浙料外,多使用云南的“珠明料”,这种青花色料提炼精纯,呈色鲜蓝青翠,明净艳丽,清朗不浑,艳而不俗,所以康熙青花有五个层次的色阶,即“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之分,这也是康熙青花备受世人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康熙青花瓷的工艺水平高,影响力较大,所以后仿的较多,一般有清仿和现代仿两种,清仿多为清晚期光绪时期的青花产品伪书康熙时期的年款,另一种则是当代为谋利而仿制的清康熙时期的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冰梅纹饰是康熙时期比较常见的一种装饰工艺,冰梅纹饰的器物也较多,有盘、碗、碟、杯、盒、瓶、尊、壶、罐、炉等。一般现在市场上常见的多为冰梅罐、冰梅瓶和冰梅盘、冰梅碗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末瓜皮绿梅瓶

高13厘米,底径6.5厘米。品相完整,器形优美,是一件难得的把玩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家点评

在钧瓷的家族里,有一种因为颜色酷似西瓜皮, 被广大的收藏爱好者称为“瓜皮分葱绿、翠绿、叶绿。另,大火蓝也称大窑蓝,大窑蓝釉料以进口钻料为主,创造了难以形容的碧蓝、海蓝、草蓝等天青效果。虽不及宋金时期钧瓷之玉润,但也有其独特地位。它们的生产时期从清末一直延续 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8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末的瓜皮绿和大窑蓝有同样的特点,即胎体细致,旋削认真,多数底足有铁锈护胎釉,器型多为赏瓶、香炉及小型把玩器。肩和耳有虎头装饰,偶见抹红,是铬、锡红色料,彩斑红暗呆滞。新中国成立后,曾将小窑改大窑,产量成倍增长,这个时期的大窑蓝和瓜皮绿底足只有过底釉,不见铁锈护胎釉,胎质也较为疏松,石膏模具注浆成型也开始运用,今人戏称“运动瓷”。产量虽大,但生产时间短,在整个钧瓷发展的历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