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幸运之神帮助一群美国考古学家在上埃及的希拉孔波利斯(Hierakonpolis,也被称为“鹰之城”或“隼城”)找到了一处遗迹,它让世人对涅伽达末期的文化面貌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插图:希拉孔波利斯城的位置(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在一个沙漠干谷的深处,他们找到了一片露天的场地,这是一个长约30.5米的椭圆形场地;更确切的说,它的形状不是我们常见的那种椭圆形,而是王名圈的那种形状:一个拉长的“肾”形(关于肾形,之前有讲过《 古埃及法老王至少有五个名字!起那么多的名字有什么特殊意义? 》),或者说像类似赛场跑道的那种形状。

场地的地面用泥抹平,中间突出一点,四周稍微倾斜,年代被推定为公元前3500年左右。它在几百年间经历了数次修复和加建,最终在它的外围建起了由泥砖和石头砌成的围墙。

考古学家在这个场地周围展开搜索,在检视完那些几乎消失了的墙基和柱洞之后,他们认为这里曾经树立着几个建筑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插图:希拉孔波利斯考古现场(图片来源:Richad Wilkinson, The Complete Temples of Ancient Egypt)

希拉孔波利斯的考古直到今天仍断断续续的在进行着,从这张图片上可以体现,这个神秘的场地上还能看到巨大的柱洞。考古学家在细心记录找到的东西。

这片遗迹被称为“椭圆形庭院”(Oval Court)。

沿着这庭院的一侧,似乎是一排小作坊,用涅伽达时期最常见的的材料:木材、芦苇和各种植物编织而成的席子,加上泥砖建成。

这儿躺着燧石片和未经雕琢的宝石,显然曾经有人在这些作坊里切割玛瑙、光玉髓和水晶,并把它们抛光。同时找到的是一些精致的硬石器皿和盒子的碎片,还有用于镶嵌家具的小组件。

作坊近旁的小屋子可能是储藏室。在储藏室里,发现了青金石和象牙的碎片,还有孔雀石、绿松石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插图:希拉孔波利斯的另一处发掘现场(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庭院的四周全是陶器碎片,根据样式来看,部分器皿可能是来自黎凡特的,也有一些陶器的样式是来自尼罗河三角洲和努比亚。

在这个时期,某种形式的君主制似乎已经在上埃及绽放,希拉孔波利斯的人也住进了样式更加复杂的房子里面。之前那些圆型的小屋子逐渐被方形的房子取代,建筑方式也有所进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插图:涅伽达2-3时期的建筑样式复原图(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上图是学者做的复原图,可以看见,房子内会有好几根支柱,墙壁用草席和泥砖构成。柴火堆(用来煮食)和大陶罐(用来存放各种物品,也用来烹饪)仍然是每户人家的标配。

在椭圆形庭院内,考古学家找到了几把被磨得十分锋利的燧石刀。这些刀是从巴达里燧石刀发展而来的,刀刃宽阔,形状类似直升机的机翼,制造它们的必定是当时最顶尖的匠人。

燧石刀的刀背形成漂亮的弧度,刚好能用人的食指顶住——用它们来切割动物关节和剥皮,想必易如反掌。

在庭院的一边延伸着一道很深的沟渠,里面填满了骨头、贝壳和鳞片。在这个庭院内似乎屠宰过大批动物:牛、山羊、瞪羚、野兔,还有各种水生动物——龟、鳄鱼和鲶鱼等等。那道沟渠,大概就是为了排走祭牲流出的血而设置的。

考古队的领头人迈克尔·霍夫曼(Michael Hoffman)马上意识到椭圆形庭院与后来的法老时期宗教建筑之间的共通点。

在正对着庭院入口的地方,他找到了一个包含三个房间的建筑物的残余痕迹。这建筑物前面的4个柱洞大得出奇,每个达到了1米宽、5米深,洞里还留有木屑。

对这些木屑进行化验后显示,这些巨大的柱子使用雪松之类的原木制成的。

在后来的法老时期,埃及人从比布鲁斯(Byblos,今天黎巴嫩一带)高价进口雪松木,为神明制造旗杆和圣船。看来这个传统非常悠久了。

正如我们在早期介绍史前埃及的动植物环境时说过,埃及本地没有适合用于建筑的大型木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插图:古埃及建筑(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本地的那些树木做做小柱子和小船还可以,但是要制成高耸而宏伟的旗杆和配得起神祇尊贵身份的圣船就很勉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插图:古埃及神庙内部结构(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插图:古埃及神庙想象图(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所以,自古以来,比布鲁斯的雪松木(也就是黎巴嫩雪松,Cedruslibani)就是法老们珍视的商品。

雪松木可以做棺木、船桅,还能建造大型建筑;雪松油是最早被发现的芳香物质之一,有防腐、驱虫、美容、治疗疾病等功用,经常用到化妆品里,还被当做香料,尤其是做木乃伊时候。

事实上,比布鲁斯这个地方一直以雪松木换取别国的物品。现在黎巴嫩的国树都是雪松,国旗上也有非常醒目的雪松图案,可是因为使用过度,现在黎巴嫩雪松已经几乎要绝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插图:黎巴嫩国旗(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说回来吧。这个在希拉孔波利斯发现的用价值不菲的雪松木柱子支撑的建筑物,显然不可能是一般的房子。

在庭院的入口旁边,是一个泥砖砌的小平台,它的用途可能是用于放置统治者的宝座。

在以后的浮雕和壁画中,我们经常看到法老们坐在某种遮阳棚内的宝座上主持宗教仪式,而在希拉孔波利斯,我们终于见到了第一个实物证据。

这是来自希拉孔波利斯的珍贵权标头,又出现了我们的老朋友纳尔迈的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插图:纳尔迈权标头上的浮雕

可以看到,左边是一个有阶梯的平台,上面搭建了一个遮阳棚,国王陛下头戴红色王冠,手执链枷,端坐于宝座之上。

他好像正在观看某种仪式,在右边是三个双手被束缚的战俘,下面是牛、羊和一些代表数字的符号,这些可能代表了在战斗中虏获的牲口。最右边还有三头羚羊似乎被圈养在一个围栏里(可能会在仪式中被宰杀?)。举着各路神灵徽志的人和以前别的浮雕上看到的一样出现在上方。

至此,我们对希拉孔波利斯椭圆形庭院的复原初现端倪了。

这里必定是一个宗教场所,由围墙环绕的露天庭院中央坐落着神的殿堂;这位神是谁?种种证据都暗示,他就是上埃及“原始王国”的守护神、法老的化身、傲视天际的神隼——荷露斯。

这时的神隼也许还没被赋予人形,甚至可能还没有“荷露斯”这么详细的名字,毕竟埃及的神话体系其实是在几千年里面逐步发展成熟的,神灵的人性化也是在后来不断被添加上去的。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以神隼为徽志的这个部落,或者说这个原始王国,它已经能产出足够的食物,能定期举办大型的宗教盛宴,并且显然有能力组织、管理大量劳动力来建造一个宗教建筑。

希拉孔波利斯的椭圆形庭院,是神隼的圣域,也是埃及神庙的最早例证。这个部落未来会统一上下埃及,这里就是法老王朝的开端。

希拉孔波利斯这个地方,很可能也是上埃及原始王国的首都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插图:希拉孔波利斯椭圆形庭院复原图。神隼的徽志位于一根高杆上(图片来源:Richad Wilkinson, The Complete Temples of Ancient Egypt)

Pepi太后强烈吐槽:芹菜你拍照的时候能不能换个头顶没灯的地方啊啊啊?

下图中这种顶部形似一只隼的侧面轮廓的建筑物,后来直接发展成了圣书里的字符,其意思就是“圣堂”——神庙里最核心最重要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插图:圣书字符(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在图坦卡蒙墓内找到的许多随葬品上我们得到了隼型圣堂的立体印象。下图是他的两个圣堂型随葬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插图:用于收纳图坦卡蒙四个内脏罐子的雪花石膏圣堂(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插图:用于收纳图坦卡蒙的棺椁的木制包金圣堂(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下图是在希拉孔波利斯墓地发掘出来的一段泥砖墙,最近的文章里说过很多次的熟悉的壁龛形式再次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插图:泥砖墙(图片来源:Legend: The Genesis of Civilization)

出土自希拉孔波利斯的这块浮雕残片很是有趣,它原先可能是某块调色板或者仪式用具的一部分。这上面刻画了一位留着小胡子、头上还扎了辫子的人,他身穿短裙,一手托着一个瓶子,可能是从外邦来的进贡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插图:“小胡子”残片(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法老们都喜欢吹嘘外邦蛮族有多崇拜自己、多喜欢给自己送礼物——这种风气原来在前王朝就形成了。

-----------

补充知识点:

埃及神庙形制是怎么起步的?

经历了好多位考古学家的发掘和研究后,我们才得以大致理清埃及神庙是怎么发展出来的,而希拉孔波利斯的椭圆形庭院是这条漫长的链条的开端。

近年,英国埃及学者巴利·坎普(Barry Kamp)把埃及神庙的发展阶段划分成“预先型”(preformal)、“早期型”(early formal)、“成熟型”(mature formal)和“末期型”(late formal)4种,而他认为,至少在古王国初期,“早期型”就已经出现了。

而从“早期型”开始,各主要城镇里的神庙越来越复杂,到了新王国时期就变成了我们常见的“成熟型”。到了那时,石材才是这些永恒居所的构成,泥砖与草席只能是平民百姓所使用的了。

美国埃及学家大卫·奥康纳(David O’Connor)进一步发展了这套分类法。

他发现,从前王朝时期到古王国末期,虽然神庙的形制确实发生了变化,但是有一些基本的布局却像传统那样挥之不去。

下图是埃及历史上已知的4所神庙的布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是希拉孔波利斯一个被称为“宫殿”(palace)的早王朝时期建筑群,被划入了所谓的“0王朝”(Dynasty 0); 请务必注意:这个建筑物和我们上文介绍的椭圆形庭院不是同一个,这一个的围墙是长方形的,并且年代也比椭圆形庭院要晚些。

2. 是第2王朝的法老哲尔(Djer)和卡塞凯姆威(Khasekhemwy)的建筑群。

3. 是位于阿拜多斯的第2王朝法老伯里布森(Peribsen)的建筑群。

4. 是位于萨卡拉(Saqqara)的属于第3王朝法老左塞尔(Zoser)的建筑群——在它长方形围墙的里面那个黑色方块就是著名的阶梯金字塔。

忽略实际的大小不算,从前王朝到第3王朝,这种有着宗教功能的场所遵循着一个相同的布局:围墙上都开有两处入口,一个开在围墙的东南角,另一个开在围墙的东北角。而围墙之内最重要的建筑物(圣堂、神龛、金字塔)都设置在长轴上、偏西一点的位置上。

这种传统形成的原因目前还不太清楚。

----------

未完待续

作者:芹菜法老 & Pepi太后

我们的文章在各平台同步更新,搜索“尼罗河畔洗爪爪”即可找到我们。

欲知后事如何,请关注我们继续听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