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水过百日自生鱼”,啥意思?这种说法靠谱?

在农村,各种鱼类可谓随处可见,几乎只要有水的地方,就会看到它们的身影,每逢夏季阴雨连天,河水暴涨之际,鱼儿就会逆流而上,四处游弋,大伙拿着各种捕鱼工具,往往都能满载而归,就算一番折腾非常疲惫,但脸上依然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哪怕是一些新挖的水坑,同样过不了多少时日,就会看到鱼儿的出现,并且在此期间,根本没人向里面投放鱼苗,那这些小鱼从何而来呢?其实,对于这种现象的说法,在农村一直流传着一句俗语:“水过百日自生鱼”,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的靠谱?

从整体来看,这句俗语就是说,但凡有水的地方超过百天,就能自己长出鱼来。可见,古人对鱼的由来,纯属凭空想象,缺乏明显的科学认知。再者,鱼类是卵生动物,不论在何种情形下,这一属性不会改变。所以,哪怕无人放养的水坑,也是通过这种规则繁衍的。那么问题来了,这些鱼卵从何而来?又能存活多久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正所谓“草籽存千年,鱼籽存万年”,纵然这句话有些夸张,可草籽保存时间长,却是不争的事实,而鱼卵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哪怕没有水,也是可以存活很久的。当鱼卵再次遇到水源,便可发育成小鱼。比如生活中常见的鲫鱼,就算在干燥的环境下鱼卵仍然可以维持大约一年的时间。因此不难发现,“有水就有鱼”的观点并不可信,如果没有鱼卵的存在,再多的水也是无济于事。

至于鱼卵通过何种媒介进入水中,大致无外乎以下几种可能。

一、此地原来就有鱼类活动,或许由于干旱等原因,水位逐渐降低直至枯竭,而鱼却在这时产下鱼卵,埋至河床淤泥深处,等到下次暴雨来临,鱼卵遇水孵化,水中就会再现生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由于地区突降暴雨,江河水位暴涨,鱼卵被水冲刷带走,并随之四处流动分散,原来没有鱼的地方,也会因此孵出小鱼,尤其是那些低洼地带,更容易积聚鱼卵产生鱼群。

三、风与鸟是鱼卵的传递者,能够顺利的将它们带入水中。首先,鱼卵很轻,可以随着大风飘到任何地方。而鸟类喜欢到水中捕鱼,会不经意间把鱼卵粘在身上,等飞落在事宜的水中,就会孵化出小鱼。其实,还有一些原因,大家可能并未留意,就是动物喝水喝到鱼卵时,它们大多不能完全消化,会随着粪便到处传播,同样容易遇水孵出鱼儿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而言之,“水过百日自生鱼”的道理还是值得肯定的,不过鱼卵孵化需要事宜的环境与时间,百日这个概念,其实只是量词的虚数,泛指很久以后的意思。那么话说至此,对于以上这句俗语,大家作何感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