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最致命的的弱点是什么?相信只要是身为军迷的人,都曾或多或少的思考过类似的问题。当然,由于各种客观认知差距的存在,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心中给出的答案都不一定能获得其他人的认可。那么,如果让最了解美国海军自己的专业结构来对这样一个问题进行解答,他们又会交出一番怎么样的答卷呢?或许其结论的可信度应该比我们普通人脑补的要高得多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海军最致命的的弱点是什么?)

有关这个问题,近日美国著名防务网站《国家利益》就发表了一篇名为《美国海军最大的弱点(不是你想的那样)》的文章。这篇文章援引前美国国会研究员威廉·霍金斯在今年8月份美国海军研究所的会议记录中所提到的结论称:“美国海军工业基地状况不佳,造船厂太少,而且工作太慢,无法快速扩建舰队规模。而在战争时期,即使是修复作战损坏的船只对他们而言也将是一项十分吃力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军造船和修船能力不足的问题十分致命)

霍金斯首先指出,以现在美国国内的造船行业规模来看,它们的产能几乎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将海军现役舰艇总数从现在的290艘,提升到355艘的规模。即使国内11家造船厂开足马力,那也恐怕得到了2034年时,美国海军才能真正实现它所期待的335艘舰艇的目标。然而,在此期间美国需要经历4届总统大选和7届国会选举,而这些恰恰会给美国海军既定计划带来极大变数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造船能力不足,而且还要面临政策变化的风险)

这还不算完,除此之外霍金斯还以2017年6月因为撞船事故而遭重创的DDG-62“菲茨杰拉德”号驱逐舰的修复工程为例子,对美国太平洋舰队在亚太地区的水面舰艇维修能力提出的自己的担忧。霍金斯表示,由于当地缺乏相应能力的关系,“菲茨杰拉德”号只能一瘸一拐的就近前往日本横须贺进行评估后,再不远万里的返回美国本土的英格尔斯造船厂进行大修工作,因为只有这里才能以最快速度令其重返舰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修复受损DDG-62的工作还是本土造船厂完成的)

因此他们认为,和平时期的产能以及战时修复能力双双不足的情况下,这种局面无疑对美国海军的实际作战能力产生了极大限制,更何况他们需要面对的还是具备了十分强悍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潜在对手。虽然从近期美国人谋求在菲律宾重新建设新的造船厂这一点看,他们似乎也意识到了类似的问题。但涉及到大规模基建的事情,想要较好的解决却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军意识到了相关的问题,但解决尚需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