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个瞬间,你会很想拍死自己?

比如。

明明根本不想答应一件事,却鬼使神差地说:“好啊,没问题。”

费心费力帮了别人的忙,还被挑三拣四,本想直接怼回去,话到嘴边却变成:“对不起,是我疏忽了。”

亲戚家的熊孩子毁掉了新买的包包,孩子他妈表示要赔偿,你压抑着怒火客气道:“不用不用,这不要紧的。”

贴心、大度、懂事的你,终于成为了别人眼中的超级好人。

问题是,你一点也不快乐。

所有委屈求全的取悦,都源于恐惧

为什么很难做自己,非要苦苦迎合别人?

其实,取悦只是一种表象。在它的背后,有着更深层的信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际关系中,最耗竭能量的是什么?

不知多少次听到这样的话:“总忍不住去迎合别人,我真是废物。”

取悦会带来极大的挫败感。

  • 这一方面是因为你很难每次都精准揣测到别人的想法,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

  • 另一方面,在忙于满足别人时,必然自顾不暇,并对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进行压抑、忽视、否定、打压。

如同一条河流,上游早已枯竭,下游还在被过度使用。收支如此不均衡,维持起来当然很困难。

而取悦者们最难做到的一点,就是坦诚地向别人求助,让关系中的能量和情感有来有往,自由流动。

无法求助,第一个原因是害怕触动内心深处那份被抛弃的恐惧感:

我提出太多要求,别人会愤而离开;

我如果不够懂事,就会成为孤家寡人;

有这么多需求是不对的,会被嫌弃。

不接受情感与需求,也就很难发展出依恋。他们可以任劳任怨地承担很多责任,舍己为人,无私奉献,在情感表达和接受上却经常卡住。

这也是为什么“好人”们常常处理不好亲密关系的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对于内疚感的抗拒:如果去麻烦别人,我就是个坏人。

一边把别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尽心尽力地满足,一边又把“向他人求助”定义为“坏”的行为。

所以,在不情不愿地背着别人扔过来的担子时,表面虽然一团和气,心中其实早已怨气丛生:凭什么总是使唤我?为什么我得委曲求全?

你当然可以用“以和为贵”“少计较,多付出”的大道理敷衍自己,但你的心知道答案。

如果没有勇气直接说“不”,内心的抗拒很可能以被动攻击的方式呈现。

比如,犯一些莫名其妙的错误,明明半天可以做完的事情,非要拖一周。但是,这些隐性的被动攻击,又会激怒对方,引发不满和冲突。

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吃力不讨好。

在人际关系中,最耗竭能量的状态,就是无法理直气壮地做自己:

不断取悦别人、为难自己,为了做个不招人讨厌的“好人”,宁死也不愿去求助。

走出“取悦者”的牢笼,有哪些路径?

取悦也可能成为一种强迫症,明知没有必要,却停不下来。

想改变这样的状态,根本途径是要找回自我。

你可以使用以下3种方式:

从“道”的层面到“术”的层面,来打破“取悦者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回到创伤点进行疗愈

执着于“让别人高兴”,本质上是在回避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因此,当别人提出一个不合理的要求,你想拒绝却又觉得“这样不太好”时,请先停下来反思一个问题:

如果不满足这个要求,我要面对怎样的痛点?

是“如果不能满足Ta,我会被抛弃”,是“世界很可怕,与它为敌,我会死无葬身之地”,还是“别人不高兴,就说明我没用”?

你可以借助这个当下的情感体验,来找到痛点所在。

我们的情感反应是分层次的,从外到内依次是愤怒、受伤、恐惧。透过愤怒与受伤,可以触摸到更深层的恐惧。

回到内在的创伤点,看到你最害怕的到底是什么,疗愈才能真正开始。伤痛就是伤痛,没有对和错,不必苛责和评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和内在小孩沟通

觉察到恐惧之后,可以与你的内在小孩进行沟通。

安静下来,闭上眼睛,想象你内心住着一个宝宝。Ta现在是什么样子?处于怎样的环境中?情绪状态如何?

看到这些意象之后,去试着问问Ta,你怎样做会让Ta感觉好一点?然后,用Ta喜欢的方式安抚和照顾Ta。

有人曾经告诉我,他所看到的内在小孩意象是一个3岁左右的小男孩,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瑟缩在黑暗的墙角里,小心翼翼地对他微笑,生怕惹他讨厌。

那是一个已过而立之年的男人,家境贫寒,高中毕业之后开始创业,九九八十一难之后,终于有了蒸蒸日上的事业。

他把人脉关系看得很重,好几次因为过度退让,而被最亲密的合作伙伴欺诈陷害,损失巨大,还险些遭遇牢狱之灾。

  • 他终于明白,心中那个“人脉就是一切”的信念,是如何给他挖了一个又一个的陷阱。

  • 他的内在小孩太想得到别人的欢心,即使在他已经成为了社会公认的成功人士之后,处理人际关系时,仍然像个小乞丐一样低到尘埃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使用沟通技巧

道理都懂,可事到临头还是老样子。

因为我们有强大的惯性。即使懂点防身术,在真正遇到持刀歹徒的时候,很多人还是会被直接吓傻,不知所措。

想摆脱“取悦者”的纠结宿命,除了深层的疗愈,还要学会使用沟通技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个技巧是“适当拖延”。

实在鼓不起勇气说“不”,就告诉对方:“现在/今天不行,可以过一段时间再说吗?”这样的小拖延,至少可以给你争取到一点时间和空间,让你无需立刻回应。

第二个技巧是“提出折中建议”。

比如,如果有同事让你帮忙做一份很长的统计表格,那么,请明确你的界限:“我可以帮忙,但只能做某一部分。”

最后,你还可以用上“温柔但坚定”这一招。

从始到终,不攻击对方、不自乱阵脚,微笑着守住底线:“我很理解你,但我没有办法帮到你。”

多运用这些实用的沟通技巧,拒绝会变得更容易一些。

一位来访者开心地对我说:自从学会做“坏人”,生活变得既简单又开心。不再试图取悦所有人,从人缘到桃花运,反而都旺了起来。

人际关系中最受欢迎的品质,不是“完美”,而是“真诚”。

心不甘情不愿的时候,再委曲求全,对方也能感受到空气里的攻击性。因此,好心不一定每次都能得到善报。

发自真心地表达你的意愿和需求,才是对自己和他人的最大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