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我下了一个决心,希望自己每天至少读一本书,每本书读完,至少写出两三百字,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读完的感受。

有朋友评论,说你读的书太杂了,这个我承认。老说书是 「精神食粮」 ,我就觉得应该用吃饭的态度来读书,馋了就想吃烧烤,胃弱就老老实实在家喝粥,最近觉得胖了就耐着性子吃点绿菜,挺不住了就来一顿炸鸡。

读书也是这样,每天的状态不同,需求不同,那读来的书也就不同。

我特别佩服那些能好几个礼拜都能吃白煮鸡胸肉、白煮鸡蛋外带白煮西蓝花的朋友,我做不到。同样,我也做不到连着好几个礼拜都读同一个主题的书。

不过上周读的7本书虽然主题不固定,可是都非常有趣,每一本都强烈推荐给大家。

01

《德育鉴》

梁启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推荐指数: ★★★★★

(建议放下其他书优先阅读)

适合这些朋友阅读:

- 所有朋友

商务印书馆曾经出版过一本书,叫做《古今名人读书法》,是一位民国的先生编的,收录了从孔夫子到梁启超、胡适等先生的读书心得。
这么一本纵横 2500 年的书一共多少页呢?263页。多少条呢?800 多条。
看完这本书我真的有点灰心,中国人应该是世界上最看中读书的民族了,可是总结下来的读书方法,难道就是只有800多条不成体系的经验吗?
当然,我们也能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种体系,可是这几句话自《大学》之后,几乎没有更多儒士继承、发扬和解读,格物更是成了一句咒语,王阳明起码就是受害者之一。
直到读完这本《德育鉴》,我才发现了一个真正的学习路径。
《德育鉴》是梁启超先生所编,辑录了先儒格言,并且加上了梁启超先生自己的解读。
这本书同样有价值的,是他的体例,梁启超先生将本书编成了六章,也就是在他看来一个人学习和修身的六个阶段。六个阶段分别是:

辨术 :辨别个人行为的动机,哪些为私,哪些为公,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建立价值观吧;
立志 :立下自己的志向,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建立人生观吧;
知本 :知道哪里才是最核心的地方,今天的话说,就是建立世界观吧;
存养 :具体的学习方法;
省克
应用 :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中。

这个体系,比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体系,似乎更适合我们来掌握。其实对于今天的我们,似乎这六个阶段是反过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面对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这是 「应用」 ;找到方法,时时提醒自己,纠正自己,这是 「省克」 ;解决问题之后还不满足,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是 「存养」 ;学习越来越精深,我们可以渐渐梳理出知识体系的脉络,看到那些原则出现,这是 「知本」 ;随着原则出现,我们也知道我们应该向哪里去,这是 「立志」 ;立志就像有了一把标尺,可以评价我们接下来的行为是好是坏,这是 「辨术」
我认识一位热爱学习的朋友,前几天和我抱怨,说感觉自己学了太多东西,如今进入了一个疲倦期,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和自己是怎样的关系,一想到这些,就觉得之前的努力毫无意义。
如果你也是这样,那你也应该读一读这本《德育鉴》,更重要的,是拿到这个框架。

02

《当图书进入战争》

莫里·古皮提尔·曼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推荐指数: ★★★★

(建议对这个领域感兴趣的朋友,优先阅读这本书)

- 想要寻找读书意义的朋友;
- 对二战历史感兴趣的朋友。

很多人问,读书到底有什么意义?直到读了这本书,我才有了最好的答案。

这是一本关于二战的书,展示了一段波澜壮阔,却少有人提及的历史,那就是盟军和纳粹之间的一场图书之战。
整个二战期间,纳粹实行思想管制,在欧洲销毁了一亿本书,而大洋彼岸的美国,一位图书馆的管理员发起了「胜利图书运动」,号召各大图书馆和民众向在欧洲作战的美军捐书,募集了超过两千万册图书。
后来,各大出版机构又开始专门印制轻巧易携带的「军供版」图书,一直到二战结束,共有超过一亿两千三百万册「军供版」图书被投放到欧洲。
这是一个特别热血的数字,图书变成像枪炮一样的武器,一样打击着敌人。
书中还有一个动人的细节。
诺曼底登陆前,艾森豪威尔将军联系国内,提前准备了近100万册的军供版图书,发放给即将登船的战士。士兵们在上船前发现很多人的背包太重,必须放弃一部分物资。后来,卫生清理队打扫码头的时发现,扔满一地的物件中,很少发现有被丢弃的军供版图书。
直到战争结束,很多老兵重新走进大学,可能是战争中的读书经历,让他们意识到学习是多么可贵,老兵们比没有参加过战争的青年更刻苦上进,甚至被同学们愤愤地称为「该死的平均分提高者」。
图书用它自己的方式,参与着这场战争。 给战争中的人精神的依赖,又给劫难后的人重塑的力量。

03

《幽梦影》

张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推荐指数: ★★★

(建议空闲时间阅读)

- 感觉和我趣味差不多的朋友

《幽梦影》这本书,我几乎每年都要翻出来重读一两遍,是我最想安利给大家的书之一,可是想了又想,又总是找不到一个恰当的推荐理由。
这本书就像什么呢,这本书就像是一个活在清朝的非常非常好玩的人,天天在朋友圈里发感想,把最好玩的那些朋友圈收集起来,就成了这本书《幽梦影》。
这样集腋成裘的笔记小品其实不少,出名的像《菜根谭》《呻吟语》,不过大多更偏于修身处世的道理,而《幽梦影》更偏向生活的趣味,读起来就是有趣好玩,不承担那么多的人生重量。
摘几则,大家就知道是怎么个风格了。
「月下谈禅,旨趣益远;月下说剑,肝胆益真,月下论诗,风致益幽;月下对美人,情意益笃。」
「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
「艺花可以邀蝶;垒石可以邀云;栽松可以邀风;贮水可以邀萍;筑台可以邀月;种蕉可以邀雨;植柳可以邀蝉。」
「窗内人于纸窗上作字,吾于窗外观之,极佳。」
「《水浒传》是一部怒书;《西游记》是一部悟书;《金瓶梅》是一部哀书。」
这本书的魅力,大概就像是今天看到别人转了一则有趣的微博,顺着点开原po的页面,发现他每一条都挺好玩,于是就一条一条一条一条往前看,看到某一句,恨不得拍一下大腿,大喊一声「真TM对!」
当然,趣味是个特别个性化的属性,所以我也只能说,如果你觉得和我兴趣相近,那么你应该会喜欢这本书。

04

《睡眠革命》

尼克·利特尔黑尔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希望睡得更好的朋友

曼联、阿森纳、利物浦、南安普顿,这些大名鼎鼎的足球俱乐部通用的睡眠方法,都来自今天这本书。
作者提出的最主要方法论,就是「R90」睡眠新概念。它是指我们在睡觉时,身体以90分钟为一个周期,得到阶段性修复。“90”这个数字的确定,是依据临床经验。90分钟是一个人夜里经历各个睡眠阶段所需的时间。这些睡眠阶段共同组成了一个睡眠周期。
从0点到7:30,总共是5个R90,因此,你可以把度过不同的睡眠阶段,想象成走下几段楼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理想状态下,我们的睡眠模式应该是:睡眠—醒来—睡眠—醒来的模式,从一个睡眠周期过渡到下一个睡眠周期。因此,很多人夜里起床上厕所,或者被手机惊醒,只要不是很频繁,对睡眠质量的影响并不大。或者,即便你工作到很晚,凌晨1点半入睡,但你仍然能得到4个完整的睡眠周期。
关于R90,我们需要知道的是:

→用90分钟时长的睡眠周期衡量睡眠,相比你睡了多少个小时,更科学。
→胡乱没章法地睡觉,不如找到你睡眠周期的起点。即便是晚睡型的,也不要超过0点。因为早上7:30是最后一个睡眠周期的终点,往后拖,就意味着睡眠周期会减少。
→对大多数人来说,每周获得35个睡眠周期是最理想的。而一次没睡好,影响并不大。
→尽量避免连续三个晚上睡眠不足,否则你会过于疲劳。

05

《改变一切》

科里 帕特森 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希望养成良好习惯的朋友。

我们身边有太多的干扰源,它们共同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做不到,改变不了,而是我们不懂方法,看不到改变背后的逻辑。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背后总有各种原理在支撑,搞懂原理,稍加调整,你会迎来一个全新的自己。

棉花糖实验大家应该都听过,它说的是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曾做过一个实验,要求一群孩子必须先等待,然后才能吃掉面前的棉花糖。结果证明,能对棉花糖坚持15分钟不吃的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表现更加出色。
延迟满足让他们在人际关系、职场晋升和生活乐趣上都更出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米歇尔和另一位心理学巨匠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了一个关键性问题:那些貌似是意志力的东西,能不能用技能取代呢?
他们怀疑那些善于延迟满足的孩子,可能只是在技能方面长于他人,新实验中,研究人员不只告诉孩子们要坚持15分钟,而且还教给了他们分散注意力的方法。结果有的孩子开始在心里默念临睡前父母讲的故事、有的孩子回忆动画片的剧情、有的孩子就是让自己放空,最终这次能够坚持15分钟的孩子,比之前多得多。
意志力不是改变的关键,在关键时刻采取关键行动才是。 在关键行动的选择上,作者提供了三种主要方式。
人在某种情景的诱惑下,情绪会不断高涨,直至改变自己的行为。而转移焦点能够帮助我们平复情绪。
→坚决否定。 内心的坚决否定态度,一定会让你在行为上做出改变。
→放空大脑。 如果你能在这种情境下控制自己,把大脑放空,焦躁情绪就能够得到平复,你想重复坏习惯的心理驱动力就会减弱。
事情不是你不能,而是你不知道。当你看到事情的真相后,运用一定的技巧是可以帮自己做出改变的。不要把什么事情都归到意志力上,这种单一思维不是成熟的想法,作为成年人你要有为自己人生负责的决心和勇气。

06

《大便通》

辨野义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希望了解消化系统的朋友;

- 希望自己身体更健康的朋友。

这本书是出版社的朋友寄给我的,我一直觉得是不是人家对我有什么误解……

最后还是忍不住读了一下,没想到还真的是一本很有趣的书。

作者辨野博士专攻肠道环境和微生物分类学,曾经调侃自己是「大便博士」……书名其实是一语双关,希望每个读者读完这本书之后,能对相关的知识有通识,当然也希望平时生活中能更……畅通。

抛开所有的调侃,其实这部分知识还是挺重要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健康的肠道直接关系到健康的生活,与其相信各种不靠谱的偏方秘方,不如拿起这本小书,真的从科学的角度了解我们的肠道,找到更轻松生活的方法。

07

《内向者沟通圣经》

珍妮弗·康维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内向的朋友;

- 想要提高沟通能力的朋友。

在现代社会,沟通越来越成为我们行走江湖必备的技能之一。不论是在职场上还是在生活中,善于沟通的人往往事半功倍,而天生因为内向,没有在沟通上点满技能点的同学,就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如意。

如何让自己更善于沟通?如何培养自己沟通的能力?

在这本书里边,作者提出了一个简单易记的指南,叫做 4P 法 。它通过四个基本步骤,帮助我们优化沟通的表现。

4P 法的第一步是 准备(Preparation) 。「准备」是整个循环的开始,就是通过在沟通之前的提前规划,让自己获得应对任何突发状况的信心。

4P 法的第二步是 展示(Presence) 。「展示」指的是你如何在当下来定位自己,通过一个好的形象来获得他人的好感。

4P 法的第三步是 推动(Push) 。在这个步骤中,你需要推着自己走出舒适区,在做好了准备,学会了各种展示方式之后,推动自己战胜恐惧是提高和巩固这些技能的最好方法。

4P 法的第四步是 练习(Practice) ,指的是利用每一次机会来练习新的行为方式。

通过这四个步骤的不断循环,就会让我们在沟通当中获得更多自信,获得更多的技巧,也获得更好的表现。

01 到 07,哪本书让你最感兴趣? 在留言里写下数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