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人,记得活给自己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屏幕前的你,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做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了?或者简单点说,你有多久,没有静下来了?

又是什么,占据了你的闲暇生活?和朋友出去吃饭、旅游、看电影?还是宅在家里,追剧、聊天、打游戏呢?

刷新短视频界面的手指从没停过;给别人发了一条消息之后,恨不得把眼睛装到屏幕上,生怕漏掉别人的回复。

看着朋友圈里,朋友们晒的美食和各种网红打卡地点,自己内心不禁感叹:“哇,好羡慕,我也要吃。”;“哇,照片真好看,真是开了眼界,我也要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果呢?惰性和一个又一个的“意外”在不断地拉住你奔向“理想”的双腿。好不容易有一天可以实现,吃到了想吃的美食,去过了想去的网红景点。可是,回头想想,这些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对于这种情况,我只想说:“年轻人,你不用活成别人的样子,也没必要逃避孤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记得活出自己的样子,也要学会活给别人看。”

你努力融入别人的世界,按照别人生活的剧本去导自己的人生大戏,本来就是件很“违心”的事情。有句话说的好:“你努力合群的样子,真的很可怜。”

你一直都在看着别人的生活,那么谁会去看你的生活呢?

—别让“伪充实”害了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方的著名哲学家卢梭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社交场中的闲逸是令人厌恶的,因为它是被迫的;孤独生活中的闲逸是愉快的,因为它是自由的、出于自愿的”。我国知名作家周国平也曾经说过:“孤独是人的宿命,爱和友谊不能把它根除,但可以将它抚慰”。

而生活在当今时代的年轻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逃避孤独

不断地逼着自己走出家门,用闲逛以及各种活动来填补自己的时间,不断地给自己制造“伪充实”的状态。即使在家,也要不断地用手机中各种app来打发时间,直到晚上睡觉之前才发现,自己这一天好像除了荷尔蒙一无所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不我们来做个测试,在一天的“忙碌”后,晚上睡觉前对着镜子说几遍:“我这一天过得真充实。”看看自己说得出口吗?

“说实话,你这一天干成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把自己弄得贼开心。”

—孤独,可以使我们更加理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编的身边有这样一个朋友,在我看来,她是唯一能诠释“孤独并快乐着”这一词汇的人。小编曾经看过她的一个用来记事的本子,上面每一页写满了她每一天要做的安排和事情。在小编眼里,她不但是个理想主义者,还是个近乎完美的生活家,她会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严谨充实,在闲暇之际还会做一些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给自己营造一些幸福感。

与其他的女孩子不同,她努力地为自己而活,她也从来不像其他女孩子那样,把人际交往看得那么重。她甚至不同于现在的其他年轻人,要时常关注微信与QQ上别人给她发的消息。她可以把自己的小世界打造得丰富多彩,有滋有味。甚至之前我都很难理解:为什么一个女孩子可以有着连许多男孩子都没有的睿智与清醒?

“当你真正静下心的时候,你可以回想你当初所做过的事,你会发现,你所做过的80%以上的事情,其实都是在浪费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我们之所以浪费掉了时间,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惰性,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太过喧嚣浮躁,我们很难“静下心来”,甚至还会感到焦虑。

在互联网时代,大量不对称的信息被灌输到了我们的大脑中,以至于动摇我们内心中真正的主见。

所以,我们不妨试试,关掉半天的手机,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哪些事是我们应该做的,哪些事是我们不该做的。在经历过动脑和走心后,再开始我们新一天的生活,或许这时你所做的事情,才是你真的想做或者真的值得去做的事情,没准还能帮你减少些焦虑。

“我真的很佩服她,是因为我觉得即使她浪费时间,都是在清醒地浪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孤独,是人生的常态,之所以现在许多人的心态浮躁不堪,一方面原因,就是因为自己一直在“反常态”地生活。

孤独,是人们最为本质的生活方式,接纳孤独,其实就是接纳我们最原始的内心。

孤独,可以唤起我们内心和大脑深处的清醒,接纳孤独,你会遇见更加理智的自己。

别把合群看得太重,也别把世界看得太大。人生苦短,就不要把短暂的人生用迷茫的方式过完。

愿你我都可接纳孤独,都能在孤独中,遇见最真实、最清醒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