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河口村北山的两个志愿军战备防空洞,是志愿军战士为储存援朝作战物资和军民疏散而修建的防空洞。由于地处深山,人迹罕至,防空洞保存尚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宽甸县,地处辽宁省东部的鸭绿江畔,东与朝鲜隔江相望,南接丹东市区,是全省面积最大的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县地形复杂,河川纵横,溪流密布,属于鸭绿江水系。闻名中外的鸭绿江,是中朝两国的天然界河,流经宽甸县8个乡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甸镇河口村坐落于鸭绿江边,对岸是朝鲜的青城郡。河口断桥,原名清城桥,她是鸭绿江上连接中朝两岸最早的一座公路桥。

1941年,日军指令伪满洲国和朝鲜当局建造此桥,全桥总长709.12米,桥高25米,桥面宽6米,设22座桥墩,计21孔,于1942年建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河口村是志愿军赴朝参战的重要通道。1950年10月19日晚,中国人民志愿军分别从今天的辽宁丹东、宽甸县长甸镇河口等多处地点秘密跨过中朝边界鸭绿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晚,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身边仅带了一名参谋,两名警卫员和一部电台,乘坐一辆吉普车从这座桥奔赴朝鲜战场。1951年3月29日,美军出动了6批次、30余架飞机轮番轰炸,将清城桥炸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河口村的战略地位,敌机频频轰炸,为了将战略物资运往朝鲜前线,志愿军战士在河口村北山山腰处建造了两条战备防空洞,用于存放运往前线的战备物资和人员疏散之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条防空洞相距一公里,主洞内各有耳洞8个,洞洞相连,曲折盘桓,每个主洞挖有水井备用,且有出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洞长154米,平均洞高2.3米,平均洞宽1.6米;一洞长200多米,平均洞高2.3米,平均洞宽1.8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口村战备防空洞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随着战争的结束,该洞也完成了历史使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防空洞闲置废弃,但保存较好,部分出入口坍塌,但里边仍可行走,成为志愿军在宽甸县留下的重要遗迹之一。(部分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