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省份暴雨来袭!今天,我们该如何应对暴雨

14省份暴雨来袭!今天,我们该如何应对暴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最新天气预报,受低涡切变和副高影响,未来三天,华北中东部、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北部和四川盆地等地的14个省份仍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或大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进入2019年夏季以来,全国不少地方已经遭遇了到了数次的暴雨袭击:

7月21日晚,四川进入强降雨模式。22日上午,强降雨已导致大渡河等主要河流水文上涨,出现超警戒水位。强降雨还导致多地出现内涝。7月28日至7月29日,凉山州甘洛县的强降雨天气引发山洪和泥石流,导致12人失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6日以来,湖南湘中及以南发生强降雨过程,资水干支流共 45 站次发生了超警戒水位洪水,资水部分级支流部分河段发生了超保洪水。直接经济损失8.35亿元。

2019年06月9日20时,江西暴雨已致6人死亡、1人失踪,共造成吉安等9市54县(市、区)122.1万人受灾。

大暴雨的恶劣天气,直接造成的就是城市内涝,也就是说在城市看海,另外一方面会在山区造成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洪涝灾害,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给国家的经济建设也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因此做好暴雨天气的科学应对以及应急演练十分必要。

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获批“宁夏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短历时)报告编制规范”地方标准制定项目。该工作对推进西北内陆干旱区城市暴雨、内涝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进入6月份以来,湖南湘西州气象局2019年暴雨应急演练就已经开始进行目的就是进一步提高暴雨等重大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

今年7月份,北京市就开始了防汛综合演练。演练设置了指挥决策、道路积水排除、流域洪水调度抢险等多个场景和科目。

前些年曾经造成的大暴雨危害:

2016年6月末,湖北省武汉市出现大范围强降雨天气,大雨、暴雨和特大暴雨接踵而至,雨量突破了武汉自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最高值。导致武汉市出现了严重的内涝,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人民群众的出行带来严重不便,整个城市陷入一片汪洋,困扰湖北省武汉市多年来的内涝问题再一次被提上议事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大暴雨对于城市所造成的危害,最典型的2012年北京“7.21” 特大暴雨。北京的这场特大暴雨,造成79人死亡,163处不可移动文物不同程度受损,10660间房屋倒塌,116.4亿元经济损失……

为什么暴雨袭击城市的次数越来越多?

痛定思痛,造成近些年来中国的城市遇到下暴雨城市内涝次数越来越多,首先是和天气的大环境有关,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很多城市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城市热岛效应,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厄尔尼诺现象频繁发生,最终导致了大暴雨等恶劣天气的频繁发生。

其次就是城市化问题。城市人口不断增多,车辆增多,道路、建筑密度不断增加等等,钢筋水泥的城市也让雨水更难以通过地面渗透,内涝的问题只能更多地通过人工排水系统解决,显然捉襟见肘。这些城市化因素,就容易形成降雨。高强度暴雨可能性更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是因为城市市郊的生态遭到破坏,城市外围的河道面积越来越缩小。以浙江温岭市为例,近些年来,全市各类建设项目“合法”占用河道面积达59.75万平方公里,区域水域面积缩减了20.5%。

第四是因为城市外围的“蓄水池” 面积越来越小。据武汉市水务局的统计,2002年武汉市共有200多个湖泊,10年之后只剩下了160多个。更让人触目惊心的是,中心城区127个湖泊现在仅保留了38个。

第五是不少的城市不注重城市的地下管道建设,特别是雨水的管道建设,100多年前,维克多·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写道,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因为下水道在地下,不容易被人们看到,也就造成了一些城市决策者在建设城市的时候对下水道忽视了。中国72%的污水管网都是在过去15年里安装的,下水道建设的市场并不成熟,所以施工的质量也难以保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不少城市都会产生因为大暴雨而产生的内涝现象,但是有一个城市是一个例外,这个城市就是山东省青岛市,因为这个城市的排水系统非常的好。是以前由德国德国的城市建设者设计和施工的,到现在这个城市排水系统依然十分受用,保守估计整个排水系统可以使用上百年。

如何治理城市内涝?国外的做法可以借鉴。

在国外的很多城市,防范城市内涝的标准普遍比国内高,纽约是“十至十五年一遇”东京是“五至十年一遇”,巴黎是“五年一遇”标准。

法国下水道除排水沟外,设有两套供水系统、压缩空气管道、气压传送系统和电缆线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巴黎有26000个下水道盖,其中18000个是可以进人的。

日本东京为了保证排水道的畅通,东京下水道局从污水排放阶段就开始介入。东京设有降雨信息系统来预测和统计各种降雨数据,并进行各地的排水调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起城市排水的文明史,必须从古罗马说起。古罗马下水道建成2500年后,现代罗马仍在使用。

应对城市内涝,建设海绵城市是当务之急

什么是海绵城市?让城市像海绵一样舒畅地“呼吸吐纳”,“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能“释放”蓄存的水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是“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 武汉市作为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的第1个城市,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到2020年全国各城市应有20%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到2030年达到80%的面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城市造成内涝,如何保障人身安全?

城市发生大暴雨造成的内涝,一般而言,往往都会造成人员失踪,失踪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洪水流量大,猝不及防;二是不了解水情贸然涉险。在城市中,内涝避险可依靠地势较高或有牢固楼房的建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是在户外,遭遇突发洪水,首要的自救方式是选择避难所。一般应选择就近、地势较高、交通较方便及卫生条件较好的地方。

如果是在家里遭遇内涝危险,如果被洪水围困,应该寻找门板、床板、洗衣盆等可以利用的工具作为逃生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