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一定就是帝王家谱,将相传记,有时,从一件小事,一个器物说起,也能看到大历史。

推荐5本书,带你从小切口入手,却能看到中国的大历史。

01

《三案始末》

温功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本非常有趣的历史书,讲得是明代中晚期震动朝野的梃击、红丸、移宫三案。
这三大案虽然对明代影响极大,可是案情却十分无聊,甚至像是闹剧。
所谓梃击案,是万历年间,一位平民匪夷所思地进了皇宫,手持一根枣木棍要去打皇长子;
所谓红丸案,是万历皇帝驾崩之后,那位差点挨打的皇长子继位,后世称之为泰昌皇帝,当时就生着病,一位大臣献上红丸补药,结果泰昌帝吃完就驾崩了,继位仅三十天;
所谓移宫案,就是泰昌皇帝驾崩之后,他的一位宠妃(其实因为泰昌皇帝继位时间太短,他的妾侍还没有来得及正式册封为妃,这么说只是方便理解),霸住皇太子,赖在乾清宫不肯走,大臣、太监和皇妃之间如何博弈,才在太子即位前腾空的乾清宫。
这「三大案」的剧情,今天看来多少都有些狗血,可是背后却牵扯到皇权、内阁、太监、外戚,诸多势力之间的博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本《三案始末》,妙就妙在「始末」二字,温功义先生是香港大公报的老作者,真真拿出记者抽丝剥茧的手段,从明代开国朱元璋为巩固皇权而废宰相讲起,梳理出这三大案背后的制度性缺失,朱元璋煞费苦心设计出的制度,却成为后代子孙懒政的温床。
之后又着重分析了万历皇帝,万历皇帝是在大臣的要挟之下,才让皇长子继位的。这才给这三大案埋下了祸根。
一直到崇祯年间,三大案造成的影响也还没有完全消除。这三案之「末」,也是明朝之末了。
最难得的是,这是一本不到十万字的小书,却有如此的信息量,既有历史的断面,也能看到明确的因果链,既是一本扎扎实实的历史著作,文字又简明畅达,读起来毫不枯燥。
强烈推荐给对中国历史,尤其是明史感兴趣的朋友。也推荐给有志于成为记者的朋友。
另外,也强烈推荐收录《三案始末》的三联「新版中学图书馆文库」丛书,不要被书名所迷惑,这套书中收录了很多颇有深度又篇幅精巧的好书。

02

《显微镜下的大明》

马伯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形容神医会用一句话叫「活死人,肉白骨」,这句话用在这样的历史书籍中,其实也很恰当。这样的写作,就是将四五百年前的历史标本,还原成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事。

这本书收录了六篇长文,讲述了六个引人入胜却又容易被忽视的明代事件,用一种「特稿」的角度,去让我们近距离观察历史。
如果对于历史来说,只能在冰冷的真实或虚构的鲜活中选择,那岂不是太无趣了。
这本书展示了另一种写作方式,可以让历史既真实又好看。很适合热爱历史的朋友,在假期里去做一次「穿越」

03

《一章木椅》

赵广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本非常非常好玩的书,全书的主角,是一把明代的椅子。
这本书分成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历史纵向的梳理,从一个「坐」的动作说起,来看两千年中国家具的变迁。
后一部分则像是拿起了一把放大镜,仔仔细细看透一把「明式紫檀扇面形南官帽椅」。说清楚一把椅子制造出来的每一道工序,这把椅子每一处细节的用意,哪里是为了实用,哪里是为了美观,又能结合前一部分的历史,就像我们在树林中捡起一片落叶,有人能精准地告诉你,这片落叶是从哪一棵树上落下来的。
特别喜欢这样由小见大的书籍,能从细微处见文章,有时要比写一个更大的题目还要难。

04

《笔记<清明上河图>》

赵广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广超先生是我强烈推荐的一位作者,他特别擅长用手绘和文字拆解中国古代的美学。
文字用来旁征博引,手绘用来拆解细节,他的解读是既广且深,这一点极其不容易。这一次,他又带领我们来看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画之一,清明上河图。
《笔记<清明上河图>》是一套两册,一册是画卷,将整张清明上河图复制,同时附上解读,让我们在整体浏览的过程中,了解每个局部都在讲述什么。
另一册则是赵广超先生的笔记了,这一册的内容就更加渊博和有趣。赵广超先生会把画中某个局部临摹出来,由此生发出更多有趣的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河上的船只,就引发出一小篇中国造船技术演变史,和宋代海上贸易发展史。
街上的建筑,透过窗户可以看到里边的家具,又引出一小篇古代家具发展史——和那边《一章木椅》又能连接上。
拱桥、马队、服饰、商贩,每个细节都被抓出来,成为一段小课堂。
他的解读还妙趣横生,一点都不枯燥。
如果你有一颗无处安放的好奇心,你会喜欢这本书,这本书很像是一个主题乐园,你能在里边玩得很高兴。

05

《茶馆之殇》

秋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切口,大历史。

如果你看过老舍先生的《茶馆》,你就知道小小一方茶馆并不简单,是历史的见证也是社会的缩影。

如果你读了这本书,你会发现老舍先生笔下的茶馆还是写得简单了,真正的茶馆则更值得探究。

自乾隆时,清代的茶馆开始兴旺,说是茶馆,其实种类繁多,总得来说,一个小小的茶馆,也兼着多种功能:娱乐场所、社交场所、中介市场、平价食堂、便民旅店、新闻集散地。

茶馆是个神奇的地方,旧北京等级森严,唯有茶馆是达官贵人和市井小民都可以来消费,甚至地痞流氓、小偷人贩,这些上不得台面的生意,也会在茶馆来完成,围绕着这些人,无数有趣的故事就会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本书更令人佩服的一点,则是把茶馆的兴衰和时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茶馆的兴起,是因为太平年代旗人提笼架鸟的需求,茶馆的畸形,也是随着旗人的补贴渐渐入不敷出,而最后茶馆文化的衰败,则是和改朝换代相关。
虽然茶馆里都贴着「莫谈国事」,可是一方小小茶馆,就能看出一个王朝的气运成败。
如果你喜欢老舍先生的《茶馆》,如果你喜欢小说、评书、相声里的民国,如果你对老北京的风物感兴趣,如果你喜欢从小切口观察大历史,那你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01 05,哪本书让你最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