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些人、事、物总会在机缘巧合下站到风口浪尖上,真相也随着时间碎落满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视剧《大明王朝15566》中嘉靖

大明朝的皇帝都特别有话题性,对于这位嘉靖皇帝朱厚熜,后世对他总体评价不高。还有人说“明之亡,非亡于崇祯,而亡于天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 原因就是这位嘉靖皇帝几十年不理朝政,一味的满足自己求仙问道与研究青词。不理朝政,不上朝办公长达二十年之久,但嘉靖皇帝的智商要远远高于一般人,在他当政的四十五年,朝政稳固,且用人有术,将帝王的权谋之术发挥到极致,玩弄无数人于鼓掌之间,堪称明朝十七位皇帝中的领航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永延帝祚”牌楼

北京东二环朝阳门附近,这是首都的黄金地段之一。在这片繁华的商业街中,有一座琉璃牌楼,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座牌楼北对岳庙,南对日坛,虽然不是嘉靖朝建的。但这款南面的匾额“永延帝祚”四个字,确实非同小可。翻译过来就是“我皇的统治将无限延续”,这也是明朝的一个政治标语。

据说这是嘉靖的首辅严嵩的手笔。严嵩在嘉靖四十一年被罢官,两年后病死在老家,但他的书法自己确仍然出现在“六必居”、“独乐寺”、“天下第一关”“圣府”等等地方。作为嘉靖朝的权臣、宠臣、奸臣,擅专国政达二十年之久,嘉靖也不上朝二十年之久。“永延帝祚”这四个字自然是严嵩给嘉靖帝所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嘉靖皇帝画像

自从明太祖朱元璋杀了胡惟庸等人,废除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明朝就没有名义上的宰相了。后来通过引入内阁学士,明朝的内阁辅臣,内阁首辅就成了实际上的宰相。到了明朝中后期,还赋予司礼监盖印和批红的权力。

大明王朝,这架政治机器的运转是这样进行的。明朝的六部和全国各省府州县有了问题,就写奏疏到内阁,内阁在首辅的带领下商量好,把处理意见写成奏疏交,呈交给司礼监,这个奏疏就称为票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视剧《大明王朝15566》中司礼监

司礼监收到票拟以后,进呈给皇帝,皇帝有个大概的意见,是准许还是否决,司礼监的太监们根据皇帝的决定批红盖印,然后把票拟发回给内阁,通过的,内阁就分发六部照办,否决的,内阁重新拟定意见。

虽然明朝没有宰相,任何政治事务都要经过司礼监和皇帝审核。但内阁首辅有拟定权力。有的内阁首辅比较专权跋扈,有时不与其他内阁商议自己拟票。

所以,掌握好了内阁,嘉靖就可以掌握好了大明王朝的政权。嘉靖帝朱厚熜帝王术的高明之处,就是善于制造并利用内阁乱斗,从而,即便自己不临朝,也能牢靠掌握权力和控制朝局。

嘉靖是怎么折腾的牢牢掌握权力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代称大明门,清代称大清门,民国称中华门。如今该门已拆,原址盖成毛主席纪念堂。

嘉靖初进北京城时,执意要从此门进皇宫,以彰显自己的权力,也为大礼仪之争埋下了伏笔。

先是夺回皇权——大礼仪之争

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但是这位皇帝没有子嗣,后来经过太后和内阁商议决定让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来继位,这就是嘉靖皇帝。嘉靖当了皇帝,原本以为自己可以拥有一切,但却要用另一件最为重要的东西去交换。那就是亲生父母,大臣们认为,为了表明新皇帝继承正统,所以必须把自己的伯父朱佑樘当做父亲,把自己的亲爹兴献王朱祐杬当成伯父。说白了就是让嘉靖过继到伯父家。

嘉靖不愿如此,当了皇帝反而让自己认别人当爹,就与大臣们争执。这一争三年过去。嘉靖大获全胜,四朝元老杨廷和被罢,“明代第一才子”,杨慎被充军谪戍。而支持嘉靖的张璁、桂萼等人被嘉靖帝塞进了内阁。

这可不只是一个名分的问题,这是皇权与内阁权力之间的博弈。通过这场政治斗争,嘉靖成功坐稳皇位,排除异己,逐步掌握皇权,成为大明的唯一核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代官员图

接下来就是利用密奏的权力来平衡内阁势力:

支持嘉靖的张璁、桂萼等人进入内阁后,他们就与嘉靖失去了直接联系。因为当时的内阁首辅是杨一清,他非常鄙夷张璁、桂萼等人讨好嘉靖的行为,再加上他们俩进士名词比较低,又不翰林。所以在内阁会议上,张璁、桂萼等人的意见根本传不到嘉靖哪里。

所以嘉靖又陷入了孤立的状态,嘉靖立刻就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效法明仁宗赐给首辅杨士奇银章的故事,也给了张璁两枚银章。一枚的章文是“忠良贞一”,另一枚是“绳愆弼违”。这颗银章是用来识别票拟的。平常的票拟,内阁送到司礼监,司礼监的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是可以拆开审阅的。但有了这样银章的票拟就只能皇帝拆开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明王朝1566》中的严嵩扮演者倪大红

嘉靖帝实际上是给了张璁密折专奏之权。后来,嘉靖想到如果这样下去,很容易轻信张璁,万一张璁用银章打击报复其他大臣怎么办?为了搞平衡,嘉靖帝又赐给内阁首辅杨一清两枚银章,杨一清作为首辅,竟然也有了密折专奏之权。(清朝的密奏制度也有类似的。)后来嘉靖又陆续给了很多大臣银章,通过这样的手段。嘉靖破坏掉内阁制度的唯一信息通道。

最后就是通过加强内阁次辅的地位,来随意左右内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视作品中的明代行刑

做次辅的时候地位非常稳固,轻易不会更变,目的就是掣肘首辅。

例如,有一年,嘉靖帝在西苑修道的宫殿发生大火,将宫殿烧毁,搞得嘉靖帝闷闷不乐。嘉靖就暗示首辅严嵩给自己修宫殿。可是此时的严嵩已经老迈,竟然提议让嘉靖重回大内。这让嘉靖帝非常不爽。因为嘉靖帝以前在大内曾经差点被几个宫女勒死,他很惧怕回去。

内阁次辅徐阶猜透了嘉靖帝的意思,派自己儿子去给嘉靖帝修宫殿。得到了嘉靖帝欢心。于是嘉靖帝逐渐重用次辅徐阶,而疏远首辅严嵩,把平常的政务交给徐阶去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明王朝1566》中的徐阶

嘉靖的一次次帝王术,左右重臣的权力。让他们用之即来,厌之即去。自己的皇权四十五年没有收到过威胁。(除了曾经那次宫女事件。)一是因为皇权高度集中,二是因为内阁完善,三是因为嘉靖皇帝善于弄权,没有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当时内阁(议官),太监(司礼监,东厂),礼官三方互相牵制。

嘉靖是明朝最能折腾的皇帝,利用权术彰显权力,这一点他非常成功。四十多年的炼丹人生,二十多年不上朝,但天下大事小事没有他不知道的。杨廷和、夏言、严嵩、徐阶、胡宗宪、张居正...手下能臣悍将无数,但没有谁能够要挟过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末的牌楼旧照片

但这样一个自负又自私的人,没能等到他“永延帝祚”的时候。最终1566年,嘉靖死了。78年后,明朝灭亡,二百多年后,清朝有灭亡了。嘉靖一生奋斗的皇权也只能留下“永延帝祚”这四个字的牌楼。世上没有永远的权力,真正永远延续的它在人们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