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煤山

李自成率领农民军进入北京的前夜,明崇祯皇帝上吊自杀,临死前,他咬破手指,用自己的鲜血在衣襟上写下遗诏:“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致逆贼直逼京师,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作为历史上著名的亡国之君,崇祯皇帝带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和人格缺陷,他暴躁、多疑,而又刚愎自用,故而很多历史学家和历史爱好者将明朝灭亡的主要责任放在他身上,假如从这个角度来看待崇祯的遗诏,颇有甩锅的嫌疑——“诸臣”不是指的某一个人,而是整个官僚系统,意思是说,亡国乃是官僚们造成的,而不是他崇祯的缘故。

那么崇祯的指责能不能站得住脚呢?笔者认为,假如从儒家传统中,对“皇帝”的定位和定义来看的话,崇祯的指责是完全站得住脚的,亡国的责任应该完全由官僚们来负,这也是崇祯敢于甩锅的底气所在。

按照儒家的理念,皇帝虽然以天子的名义治理天下,但并不是一个直接的执政者,而是一个上天在地上的代言人,是道德上完美的存在,是一个终极的、公平公正的仲裁者。

换句话说,当一个朝代开始之时,开国皇帝负责按照传统创立各种制度,建立完善的政府机构,然后他本人及其后世子孙就应该退居幕后,将治理天下的权力完全委托给政府机构,只有在政府内部在重大问题上发生纠纷之时,才能以终极仲裁者的身份出现,给出最终结论,当然,这个结论是不容置疑的。

按照上述理论,除了开国皇帝可以大展拳脚之外,其余的皇帝假如想有所作为的话,必然陷入与官僚系统争夺权力的拉锯战,官员们用道德、礼仪、传统和祖制为武器,丝毫不落下风。皇帝能拉来帮手只能是身旁的宦官和外戚,即便偶尔有个别的官员想站在皇帝一边,也会很快在铺天盖地的弹劾中落败——有明一代,朱元璋开始借助宦官处理政务,朱棣大规模使用,到后来一发不可收拾,都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崇祯登基,借助官僚系统的支持,一举将魏忠贤为首的宦官势力彻底铲除,等于拱手将治理天下的权力完全送给了官僚系统——既然国家都是你们治理的,那亡国的责任难道不应该由你们来负吗?

笔者的观点或许有些难以理解,就举个例子来帮助一下。

崇祯杀袁崇焕(由于事件的是非曲直并非本文的讨论目的,故而放在一边)事件,相信历史爱好者都是耳熟能详了,故而不再赘述详细的过程,而把重点来崇祯在其中的所起到的作用。

首先,对袁崇焕通敌的指控是官僚系统内部发起的诬蔑构陷,“朝士因前通和议,诬其引敌胁和,将为城下之盟。”既然大臣把指控送到皇帝面前,崇祯只能招袁崇焕问话对质,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之后起疑心,抓起来让司法部门审问,然后东林党人和魏忠贤遗党联手,定了他的罪,然后把处理结果呈报给崇祯——终极仲裁者,皇帝的面前只有送过来的两个选择:同意,不同意也只能发回去重审,简单的说,官僚系统认定的结果,皇帝想推翻,难!更何况崇祯对袁崇焕本身也是有所怀疑的。

国家是你们治理的,搞坏了自然是你们的事!

我做出的任何决定,都是基于你们提供的信息和建议,即使有错,那也不能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