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这个之前,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三聘六礼,三聘是指什么,六礼又是指什么

三聘,首先是指的三聘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曰聘书;说简单点儿就是下订,类似于订婚。男方交给女方的书柬。

二曰礼书;过大礼时所用的文书,列明过大礼的物品和数量(这时候就是指的彩礼和嫁妆了)

三曰迎书;新媳妇儿过门儿的时候,男方给女方的文书(就像结婚证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礼,纳彩 问名 纳吉 纳征 请期 亲迎

纳彩;六礼中的第一礼。男方欲与女方结亲,男家遣媒妁往女家提亲,送礼求婚。得到应允后,再请媒妁正式向女家纳“采择之礼”。初议后,若女方有意,则男方派媒人正式向女家求婚,并携带一定礼物,古纳采礼的礼物只用雁。

问名;女方拿庚帖(你千万别说不知道什么叫庚帖)请算命先生合八字(本没有这么简单,古时候门第之间分嫡庶,比现在麻烦多了)

纳吉;拿庚帖给老祖宗上香请吉凶(一般来说就是走个形势)基本确定(你就是我媳妇儿了!天王老子来也么得用)

纳征;送聘礼(男方给彩礼钱的时候到了!)

请期;定日子过门

亲迎;俗称迎亲(登科的高光时刻不过如此!)(此时,如果是娶的正妻的话,女方的嫁妆会同时一起过来。没嫁妆只收聘礼的那是纳妾,和正妻不一样,完全不走三书六聘的形式,直接一顶小轿从侧门或者后门抬回家就搞定!)

嫁妆的名目就太多了,有钱有物,反正有钱的大户人家为了自家女儿的在家庭中的地位,会想尽办法凑齐64抬,没有这个实力的,也会想办法凑一半32抬。具体是为啥一定要这个数字,咱也不知道啊!按笔者猜测也许是八八六十四卦合天干地支之数?也就是俗称的十里红妆!64抬,就算是两个人一抬,都要一百多号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正笔者查完整个流程之后,只能感叹一句;按现代来讲,要复古,要按中国标准的中式古典婚礼,家里面没个矿是真的惹不起!贵是其一,其二是真真正正的折腾人!男人这辈子折腾这么一次,足够掉三层皮!这也就难怪古时候从来都很少谈什么休妻之事,光结一回婚,人都要趟半年,这活儿谁干?

而且,正妻娶过门之后,因为有嫁妆(属于女方私有财产,与男方不搭界!且受官方保护,大户人家只是象征性的收取聘礼(基本上就是那只大雁,前提条件是你得让人入眼,看得到或者猜得到你未来的潜力。古人们都不笨,尤其是高门大户的,没几个傻瓜),然后返嫁妆过去。纳妾则是形同卖女,只收聘礼(这里就是钱或者物了),双方会写文书,形同买断)的缘故。在家庭里面地位非常高,基本上家里面就是正妻说了算!所以,从这里不难看出,在古代,正妻的地位是相当高的!(劳资自己有钱,我愿意贴补家庭是我的意愿,不愿意就传给自己儿子或者女儿。财权太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古时候一般小门小户的嫁女儿,有个老词儿叫“盗不过五女之门”意思就是如果有你家有5女,强盗都懒得来你们家了!尤其是盛唐强汉之时,那时候女人为了嫁妆,要么靠家里,要么靠自己挣一片天出来,毕竟那是一生的脸面以及正妻的地位和财权(反正挣了也是自己的,男方拿不走,除非自己软弱被巧取豪夺了,那也是自己没本事不是?反正靠自己挣嫁妆出来的女人,烂船都有三斤钉)!平时看古装剧的时候,就不难看出为什么在家庭里面,正妻基本上就是除了丈夫的话,就是一言九鼎的存在了,尤其是当婆婆之后!没办法啊,那么多财产掌握在手里面,说话能不大声吗?

由此,不难看出,在古时候,男人的地位也就是在外面确实是高,在家里面一般非大事儿,还是婆娘说了算!就即便想纳妾,没正妻同意,你纳个试试?一纸休书说的简单,再来一次三书六聘,骨头都给你熬烂!

所以,笔者总结出来,古代的三书六礼是真的在保护咱们男人啊!人生折腾这么一次就足够了,折腾两次菲斯布克!(别和笔者提西式婚礼,并不是笔者不与时俱进,而是,文明不等于文化,这中间的差距实在是有点儿大!就像下里巴人进城,他们玩儿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