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两天,在知乎看到一个热帖“孩子考到了约定的成绩,可我不想兑现给他游戏充值的许诺了怎么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信不少家长也有过类似的困惑,为了激励孩子学习,对孩子许下诺言:“如果你考到第一名,我就带你出国玩!”“这次期末考考到前三,我马上给你买新手机!”

其实许下诺言的时候只是想激励激励孩子,并没有他期望他真的能考那么好,结果最后考上了又开始犹豫——玩物丧志,这承诺该不该兑现呢?

有些家长表示:为孩子的游戏充值,那不就等于亲手把“电子鸦片”送到孩子手上吗?

不得不说我们的老祖宗,在教育这方面比某些现代人厉害得多,为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孟母三迁。为了言传身教,让孩子学会言而有信,曾子杀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信这些故事赤裸裸地告诉了我们: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我有个朋友,习惯极好。每天作息稳定,七点起床十点半睡觉,雷打不动。平时十分爱看书,涉猎极广。并且为人正直,大家都很喜欢他。我一度非常羡慕他,想变成他这样子的人。

后来我去他家做客,发现他这个性格来得并不偶然:他父母都是教师,看起来温柔又正直,日常生活规律,书房里摞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我半开玩笑地跟他说:“今天看到你的父母,我总算知道你这性格是怎么来的了。”

没想到他感慨万千,小时候父母一有空就读书,所以自己也跟着读书,才能养成阅读的好习惯。父母到点就把灯关了,不允许他看电视也不允许他看小说,所以他才养成良好的习惯。

最重要的是,父母在他心里一直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形象,非常有原则。所以他从来不敢在危险的边缘试探。

每一位父母都是孩子的第一老师,一言一行都是在给孩子做榜样的,孩子若要模仿,就是从模仿父母开始。

除此之外,父母的威信也是十分鲜明的原则和底线建立起来的,而不是一次次的打骂。当每一个承诺都被实现的时候,孩子也会知道,做错事情的时候每一个惩罚也会被实现。

有些时候我常常感叹,我们有些家长,该把孩子当孩子的时候,硬要他做大人。该把孩子当大人对待的时候,又觉得他只是个孩子。

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他的心智是不成熟的。尤其是青春期,激素分泌旺盛,做事冲动。本身把一些极具诱惑力的东西送到他面前的时候就是一种赌博,许多家长为了激励孩子,不顾以后怎么样,先将“手机”“游戏”作为奖励。等到最后孩子成瘾了才后悔。

但孩子是一直在成长学习的,在成长过程当中极其善于模仿。所以父母又将他当做一个平等的大人,不能因为他年纪小就随意糊弄他,轻视他的感受。孩子需要被尊重。

在知乎这个事情上,题主就犯了这两个错误:

第一、你明明认为游戏成瘾性强,还将它当做奖励。

第二、你明明已经许下了承诺,却想仗着自己比孩子大,赖掉诺言,不尊重孩子,轻视他的感受。

这位题主,你觉得你敢不兑现对同事的诺言吗?你敢不兑现对上司的诺言吗?那你为什么就敢不兑现对孩子的诺言呢?

真当是看人下菜碟。

遇到这种情况的正确做法是什么?

首先,我觉得可以适当地夸奖孩子的进步,并坦诚的跟他说说自己内心的顾虑。其次你可以就游戏时间跟孩子进行商量,让他感受到尊重,也让他知道他要对自己负责。

如果孩子再控制不住自己,这样就师出有名,可以光明正大地控制孩子玩游戏的频率啦~

这样做,不比赖掉这个承诺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