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华为在2019华为开发者大会上,正式宣布推出“鸿蒙”系统。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并没有提到“鸿蒙”会立刻应用在手机上,只是提到“有可能”。

“鸿蒙”的诞生,对于普通人来说,更多的是一知半解的疑惑,到底这个系统跟我们手中正在用的手机系统有何区别?我们是否应该对早日用上“鸿蒙”抱着万分的期待呢?

这个问题,要分为两部分来回答:一方面,我们理应抱着万分期待;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抱太高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之所以应该抱着万分的期待,原因有三。

1、“鸿蒙”系统理论上比安卓系统快60%。

当初华为在宣布“鸿蒙”时,提出了“比安卓快60%”说法,一开始我是不信的,但是在查阅多方资料后,我才发现这个说法极有可能可能是真的!

因为当前的安卓系统,是“宏内核”系统;而“鸿蒙”系统,是“微内核”系统。

所谓“宏内核”,就是只有单个大的内核,所有系统服务都放在一起运行;而所谓“微内核”,就是可以同时存在多个单独的系统服务,这样一来,每个服务都可以互不干扰的单独运行。

举个例子来说,“宏内核”就是一个城市的所有部门都在一栋楼里,“微内核”就是一个城市的部分都有独立的楼。很显然,“宏内核”的优点就是各部门离得近办事效率高,而缺点也很明显,任何一个部门出了事,都很容易影响所有部门,导致全部停摆。而“微内核”恰好相反,所有部分是分散的,优点是各部门无论发生什么事都是互不干扰的,缺点就是办事需要沟通跑腿,办事速度较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来从理论上来说,“宏内核”是要比“微内核”快的。但是,由于“宏内核”安卓阵营的复杂性,导致安卓在各种不同机型的使用中,往往极度容易发生未知错误导致系统崩溃。而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安卓往往要使用“虚拟机”来运行程序。这样就导致了一个结果:安卓上运行的APP往往难以发挥出硬件实力,反而可能卡的一塌糊涂。

反观“微内核”的“鸿蒙”系统,由于各个系统服务独立,完全没有系统崩溃的担忧。即使内核之间的通讯会花费一些性能,但是在根本需要不使用虚拟机的情况下,“鸿蒙”可以完全发挥硬件的实力,所以内核通讯的花费就不算什么大问题了。这样一来,因为不会有安卓虚拟机的那种卡顿和延迟,“鸿蒙”反而会比安卓系统快上一大截。即便可能没有60%那么多,但也可以称得上是“颠覆性”了。这无疑是非常的值得所有人期待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鸿蒙”是一款完美契合“物联网”的系统,代表了未来世界的发展趋势。

如上所述,“鸿蒙”是“微内核”系统,这就意味着各种服务都可以做到实时删除和增加。这种扩展性,可以让“鸿蒙”系统可以几乎无限灵活的管理各种不同类型的服务和设备。(反观安卓,每一台设备几乎都是一座孤岛,只能使用低效的模拟通讯,没有任何实时性可言)

例如工厂,可以将每一台设备实时接入“鸿蒙”系统,实时通讯,在一台电脑甚至手机上就能非常简单的实现实时管理,用几乎忽略不计的低成本就可以实现“智能工厂”。

再例如我们普通人,如果使用“鸿蒙系统”,就可以将家中的手机、电脑、电视机、电灯、空调、冰箱、甚至是车辆等等设备全部实现实时管理、实时通讯。电影《钢铁侠》中的管家“贾维斯”的种种功能,在“鸿蒙”系统的完美支持下将很容易成为现实。

所以,我们很容易预见到,“鸿蒙”系统能够给我们每个人,都带来极大的便利性,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正是缺乏这种能将互联网潜力发挥到极致的物联网操作系统。这种可以直接改善我们生活条件的技术,无疑是非常值得我们期待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如此强悍的系统,竟然还是货真价实的国产系统。

在过去,由于科学技术的落后,我们使用的所有系统,无一例外全部都是由美国为首的国家研发。正因如此,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在这方面从来就几乎没有任何的话语权,中国高达上十亿的市场体量,就一直就如同一只肥美的羔羊一般任人宰割。

但是,“鸿蒙”系统的问世,将很可能会彻底改变这一点。

很多人都记得,以前曾经有许多打着“爱国”的旗号的伪劣“科学家”,号称自己研发了“国产操作系统”,以此来骗取经费。这种骗术之所以能够接连成功,正是利用了人们普遍渴求一款真正国产操作系统的强烈愿望。

现在,一款真正的国产操作系统,终于在国民的千呼万唤中问世了,更重要的是,它的性能很可能会远超国外系统。这就意味着,从此以后,中国不但再也不会在操作系统领域做待宰羔羊,而且由于性能比国外系统更加强悍,情况很可能会反过来,国外将很可能在这一领域逐渐丧失话语权,反而由中国所主导。如果真的能达到这种目标,那么过去被垄断压迫多年的中国人民,终于可以第一次在这一领域扬眉吐气,这怎让人不感到欢欣鼓舞呢?

所以,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对这种“真正的国产系统”自然是抱有极其强烈的期待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了这么多“鸿蒙”的可期之处,我们同时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依然是有一些因素,提醒我们不要对“鸿蒙”抱太大的期望。

1、操作系统的生态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一个操作系统,要想真正成功,就必须要有生态。

什么是生态呢?简单的说,一个操作系统,首先要有APP设计者愿意制作当前系统的APP,其次要有足够的用户愿意使用当前系统。这两者必须同时达成,并且缺一不可。

试想一下,假如一个人兴冲冲的升级了“鸿蒙”系统,却发现没有APP可用,那么那个人即使再支持“鸿蒙”,也只能被迫放弃;反之,假如“鸿蒙”系统想办法招募了一群开发者,制作了无数的APP,结果却并没有足够的人使用来产生收益,那么由于没有收入,那些APP开发者也只好放弃更新APP。所以,在生态上,用户和开发者如果缺失了任何一环,另一环也会立刻萎缩,从而导致整个操作系统生态崩盘。

微软的WP系统,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当年,行业巨头微软斥巨资(一说法是152亿美元)来打造WP系统与安卓与苹果竞争,当时由于微软Windows系统的统治级地位,几乎所有人都看好WP系统的未来。

然而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他们等来的不是微软的大获成功,而是WP的节节败退。据市场研究公司Kantar Worldpanel ComTech的一项数据显示,2014年微软在美国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为3.8%。IDC《全球手机季度跟踪报告》发布预测:2017年全球微软的WP市场份额将降至0.1%,而到2021年其市场份额将会彻底为零。

既然连微软这种统治级的公司都在此折戟,可想而知,这种事情绝对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所以,有了微软的失败案例在前,任何人都无法保证,有哪个操作系统可以绝对成功。“鸿蒙”是否能够成功打造生态,从安卓和苹果系统中杀出一条血路,这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就如同谷歌不希望和“鸿蒙”竞争一样,事实上“鸿蒙”也不希望和谷歌竞争。

虽然“鸿蒙”系统是一款不同于安卓系统的新操作系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谷歌会坐以待毙。

实际上,谷歌内部早已有代号为“Fuchsia”的操作系统,这同样是一个和“鸿蒙”有几分相似的全新的操作系统。

假如“鸿蒙”真的对谷歌的安卓造成了威胁,谷歌未必就不会立刻推出“Fuchsia”来直接竞争。这样一来,在安卓加持的谷歌公司面前,“鸿蒙”到底有几分胜算,实在是犹未可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出于经济考虑,“鸿蒙”手机系统是否最终启用实际上仍然未知。

由于如上所述的两种原因,上马“鸿蒙”项目本身是有着巨大风险的。这就意味着,假如美国不再禁用安卓,实际上继续使用安卓系统,是一个更加稳妥和预期收益更大选项。因此,这也是为什么华为数次表示“愿意继续使用安卓”的原因。

所以,如果安卓不再被禁,那么“鸿蒙”手机项目有可能因为经济原因而长期搁置。“鸿蒙”手机系统是否最终启用,实际上仍然是未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体而言,我们既要明白,“鸿蒙”这一国产系统确实具有巨大的价值和意义,这无疑是十分值得我们期待的。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鸿蒙”系统的上马,也有着不可小视的风险。正如上文所述,“鸿蒙”系统的背后,充满了各种已知和未知的复杂因素。(现实情况只会比文中更加复杂)

正因如此,如果华为真的选择上马了“鸿蒙”手机系统,那么请不要急着一顿大吹特吹;如果华为取消或停止了“鸿蒙”,也不要一顿破口大骂。理智看待“鸿蒙”系统的是是非非,才是对这有史以来第一个名副其实的“国产系统”的最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