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谅是明代著名的理学家,还曾教导过王阳明,当时正值冬天,王阳明为了送自己的妻子回余姚,路过广信,特地下船去拜访了娄谅,当时娄谅已经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了,而王阳明正值年少,刚刚触碰到学术大门,极度渴望大家教导。

作为研究理学的前辈,娄谅见到王阳明之后倾囊相授,教给了他许多宋朝时出现的理学知识,并且教导王阳明只要用心求学,终究会触碰到圣人的层面,拜别先生之后,王阳明潜心研究学问,最后创立“心学”,这一切都离不开娄谅的指点。

娄谅少年时就醉心于圣学,四处拜访名声,但是他发现很多所谓的名师大家都在忙着应对科举开始,并不是他所向往的“身心之学”,这让娄谅十分失望,后来娄谅打听到吴与弼(号康斋)在抚州讲学,身边弟子众多,于是虚心前往,康斋之学以“存天理去人欲”的理念立足,流传极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次见到康斋,娄谅就得到夸赞,此后将娄谅收为入室弟子,毕生所学毫无保留的都传授给了娄谅,在那里呆了几年,回到家后,在父亲的要求下娄谅参加科举考试,如愿中了进士,之后一路高升,还曾担任过兵部侍郎,做官期间,娄谅没有放下学问,曾在多个地方讲学,娄谅有一个女儿名为娄素珍,继承了娄谅的才学之气,自幼酷爱读书,对于诗画更是情有独钟,聪明伶俐,生的又好看,文学才气丝毫不输给父亲,曾写下“著意寻春春不见,东风吹上海棠梢”的绝美佳作。

娄素珍年少成名,从小就是美人胚子,长大之后更是明艳动人,知道娄家有这样一个才貌双绝的女子,提亲的人络绎不绝,后来娄素珍与宁王朱宸濠定下了婚约,朱宸濠是朱元璋五世孙,生来就是王爷,养尊处优惯了,不过对娄素珍十分宠爱,知道娄素珍喜欢书画,就专门找来名师教导,当时名震江南的大才子唐伯虎,就被宁王邀请来教导娄素珍作画,有了这样的名师手把手教,本身底子就不赖的娄素珍,在绘画上的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快许多人文人墨客仰慕娄素珍,都到了宁王府上做客,想要见一见这个传说中才貌双绝的女子,在那个时代,娄素珍可谓是女人中的天才了,除了吟诗作画之外,书法水平也是大师级别,平日里闲来无事,都会在府里练字,笔法苍劲有力,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男子写的,至今在江西的许多地方还能看到娄素珍留下来的字迹。

江西是宁王时代镇守的地方,到了朱宸濠这一辈,脑子错乱放着好好的王爷不做,偏偏要去造反,结果自然是失败了,宁王府邸被抄,后来改建成布政司官署,此后一直沿用到清朝灭亡,甚至到了解放年代,宁王府又成了人民政府所在地,这里依旧能找到许多娄素珍留下的字迹,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宁王失败之后,府邸却成了许多政府机关的办公场所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切还得从宁王造反说起,说起这个宁王,也是个傻子,正德14年,当朝皇帝生性玩乐,经常抛下大臣们自顾自的游玩,宁王这个王爷做的并不满足,听信算命的说自己有“天子之气”,竟然动起来谋反的念头,作为明白人的娄素珍自认知道不可取,死活不同意,为了劝说夫君放弃,曾多次大哭大闹,但是宁王铁了心要造反,谁的话也听不进去,不顾夫人反对,执意带着兵马出征谋反。

仅仅过了不到五十天,宁王惨败,一同谋反的王爷们都被王守仁一网打尽,但是明武宗朱厚照听到宁王谋反,没有任何惊慌甚至跃跃欲试,造反正中这个贪玩皇帝的下怀,急忙要御驾亲征,然而到了地方之后却传来王阳明大胜的消息,皇帝十分气愤,自己岂不是白跑了一趟,就让人放了宁王,自己再去抓回来,一场闹剧之后,也宣告了宁王的结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上刑场之前,朱宸濠对人说后悔不听妻子的劝导,看来此时朱宸濠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过错,然而一切都晚了,宁王被处死之后,娄素珍也没有选择苟活,投江自尽,然而尸体并没有顺流而下,而是倒流又回到了南昌。

当地百姓看了啧啧称奇,认为娄素珍生前不可谋反,死后也不远随波逐流,是一个千古难遇的忠烈女子,说来也巧,王阳明还是娄谅的弟子,双方也算亲切,为了纪念娄素珍的贞德,王阳明让人在赣江边上树碑纪念,清朝时期当地官员重新修整,在墓碑上记载了娄素珍的一生,后来一位世人路过,有感而发写下:“青丝莫挽奸雄气,红粉终留激烈身。替想幽魂谁比洁。菱花镜里大江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不断有人提及娄素珍的英烈,《一片石》就是以娄素珍为原型讲述的杂剧,剧中娄素珍化身为女神,死后被上天封为英烈贞妃,可见在民间,娄素珍的高贵品格一直被人铭记,这是多少人都得不到的荣誉,本来娄素珍的墓地被当作重要遗迹保护了起来,遗憾的是在大动乱时代被破坏,之后被彻底拆除。

参考资料:

【《明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一百七十一、《娄妃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