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国际比较文学学会执委会暨国际比较文学高峰论坛近日在深圳举行。来自 19 个国家的国际比较文学界权威学者汇聚深圳,与国内学者一起共襄国际比较文学盛事。国内长期从事英美文学研究的赵亦倩女士表示,文学的目的不在于为人类提供休闲娱乐,而在于为人类提供认识社会和生活的道德范例,为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提供道德指引,为人类的自我完善提供道德经验。因此文学家和文学评论家既要术业有专攻更要有大的格局和使命感。

据了解,国际比较文学学会(ICLA)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学术组织。2019 年第22 届国际比较文学大会是由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澳门大学、深圳大学、圣若瑟大学五方共同主办。国内长期从事英美文学研究的赵亦倩女士表示,这次会议不仅是一场学术界的交流,更是文学从不同区域、国别、语言走向世界、走向多元的契机。特别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学。其表示,中国改革开放带来了伟大的发展契机,中国文化更像是一股清流在全世界各个领域发挥影响力。文学本就是人类精神的产物,所以当今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是必然的,是历史的选择。只是当前还需要一些其他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赵亦倩女士曾发表著作《英美生态文学多维度研究》和“《第五个孩子》的被动生存 — 对被剥夺了话语权力的班之反思”、“论济慈诗歌自我否定艺术的构建”等多篇论文,其在生态文学批评方面进行过深入研究。赵亦倩指出,生态学涉及人类的最终极的义务。生存的极限不在于地球的自然生态环境,而在于人的内心,在于自己的生活态度、生存方式的选择。所谓的生态危机也是一种人类内部的、精神空间的危机。不把自然看做外在于人的一种客观存在物,更不把人和自然看做二元对立的存在,而是把人—社会—自然看做一个整体性的存在,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这需要重新审视人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其解释,人的精神包括心理、心境、欲望、需求、情绪、情感、是非善恶、意向选择,意识观念和信仰理想,人的精神说到底即人心、性德。它果真与外部环境息息相关吗?又是如何相关的?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赵亦倩认为,人的活动影响和改变了客观世界。人对外部世界所采取的态度和行为往往受制于人对自我的认识和把握,同样,人通过反观客观世界可以发现、审视自我。河流污染、空气污浊、洪水泛滥、土地干涸、沙尘肆虐、生物灭绝……客观世界如同一面镜子,环境的恶与丑映出了人性的恶与丑。她认为,人性的丑在于对物质世界的贪欲,而近现代科技的发达、物质世界的丰富却成就了欲望,使之所向披靡的渗透到人的价值世界成为了“合理性存在”。资本社会一系列不可调和的社会现象皆根源于由欲望驱使的对利益的追逐使人异化为资本的奴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亦倩指出,二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开始制造“消费就是幸福”的神话,西方社会进入以消费为核心的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已被大量消费和追求享乐所支配。由此可见由科学技术带来的经济的发展在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提供便利的同时滋生了人对物质的依赖和对享受的渴求,更甚者,在市场经济运行中欲望被合法化,每个人都以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参与市场竞争。在当前社会里货币具有在人类社会中从未有过的地位,以货币为核心的市场经济推崇并强化的心理能量是理智和算计,现代精神变得越来越境遇算计,而不是传统社会所推崇的情感和意愿。其认为,正是这种贪欲导致了人类对自然发动了一场全面而持久的战争。

据介绍,是次大会主题为“世界主义、世界文学与中国”,会议包含世界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世界文学与中国、另一种形式的全球化、 比较文学与数字人文的兴起、东方主义与东方文学的崛起、世界文学与翻译等分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