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和讯网撰稿《润弘制药二度IPO:收入占比近8成明星产品遭5次处罚 虚增销量近亿支?》。实际上,二度申报的河南润弘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弘制药”或“公司”)此次闯关依然不容乐观。

除了明星产品价格暴涨且涉嫌虚增销量之外,为扩大规模公司应收账款以远高于营收增长速度增长,但平均坏账准备率却出现反常下滑;更为蹊跷的是,营收贡献75%的明星产品一直未实现专线生产,却在销量小幅下滑情况下,投入3成募资建设生产专线,增加产能为现销量2倍,多余产能何处安放?是否会造成为投资而投资的产能过剩局面?未来可持续经营能力是否收到严峻挑战?

明星产品未专线生产致质量频报警

润弘制药招股书显示,此次IPO合计募集资金57,582.30万元,其中19,103.54万元用于—年产1亿支长春西汀注射液生产线建设项目,占募资总额33.18%。

这就意味着,给润弘制药贡献75%营业收入的长春西汀注射液竟连专门生产线都没有,一直与其他小容量注射液共线生产。

在分析募投项目必要性时,润弘制药明确表示,由于长春西汀注射液产品的标准较高,所使用的清洁标准、辅料标准、包装材料等与一般小容量注射液不同,生产切换困难,切换过程对质量控制能力要求极高,因而募投项目针对核心产品建立独立生产线,以进一步提高产品品质。

无独有偶,首次IPO过程中证监会也重点关注润弘制药因产品质量被两次行政处罚及15次查处曝光事宜,请公司及保荐机构解释是否内控存在重大缺陷;更具讽刺性的是,该明星产品已被多省列入重点药品监控名录。

那么,此前造成的多次质量问题是否因为切换流程不够完备导致?

该募投项目2014年开始报备2016年5月开始动工至今未完工的,如长春西汀注射液再无法实现专线生产,随着规模的增加,势必将导致质量问题进一步扩大。

一旦核心产品质量无法保证,润弘制药未来可持续盈利能力如何保障?

募投项目产能过预期 多出的2倍产能何处安放?

募投项目投向之一为年产1亿支长春西汀注射液生产线建设项目。

所谓明星产品理应得到更多的资金青睐,但似乎润弘制药的明星产品近五年的销量很难支撑未来1亿支明星产品的产量。

近5年公司明星产品长春西汀注射液的销量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司募投项目涉及明星产品的新增产能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润弘制药近五年的明星产品销量一直比较平稳,另随着获得长春西汀注射液许可企业的增加,将如何在目前销量基础上消化如此大的新增产能?是否将出现产能过剩?是否会给公司未来的经营带来重大不确定性?

公司回复如下:“2013—2017年,我国改善脑循环和神经保护剂化学药终端市场销售额不断上升,长春西汀制剂的终端市场规模不断增长。为继续扩大长春西汀注射液的销售规模,公司募投“年产1亿支长春西汀小容量注射液生产线建设项目”。该项目将有效扩充长春西汀注射液的产能,有效保障市场供应,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用药需求。”

简而言之,公司认为市场规模很大,募投项目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用药需求,实际问题是,市场规模大仅仅是企业经营的基础,从目前公司披露数据来看,近五年长春西汀注射液的销量并未有较大增长,反而在16年创下4757.61万支的历史高点之后就一路下挫,2018年销量为4,154.10万支。

募投项目建成后,多出的2倍产能将通过何种方式被市场消化尚不得而知,毕竟近几年公司业绩的突飞猛进只是靠“明星产品”的“大幅提价”而已。

应收账款急增 坏账准备率却降低

根据公司招股书,2012年—2016年,公司应收账款一直维持在1200—1900万元之间,应收账款周转率最高达到41.86,其他年份也多集中25—30之间,收账速度快,资产流动快。

但2017年—2018年,公司的信用政策突然放开,应收账款进入快速增长通道,同比增长分别为432.30%、116.58%,远高于同期营业收入52.13%、83.60%的增幅。

同时,公司收入的增长大部分依赖于长春西汀注射液价格的上涨,2017年价格增长(长春西汀注射液三种规格)均在75%以上,而2018年三种规格长春西汀注射液价格增幅均在100%以上。

也就是说,公司营业收入的增长主要依赖于单一长春西汀注射液的价格上涨,销量增长却并不明显,甚至17年销量出现下滑。

明星产品提价同时,销量下降或微增—营业收入急增—应收账款更高速度增长。

不符合常理的是,随着应收账款的快速增长,公司坏账准备平均计提比例却呈现逐年下降态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前极低的应收账款对应相对较高的坏账计提比例,随着应收账款的急增,理应风险加大,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也应水涨船高,如此不合常理的财务处理,不知是否为冲击IPO保障业绩而为?

对于应收账款增长而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下降问题,润弘制药官方回复:“报告期内,公司对应收账款采取单项重大和账龄法计提坏账准备。公司对账龄为 1 年内的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例为 5%,较可比上市公司而言相对谨慎。公司坏账准备增幅与应收账款一致,坏账准备占比较大且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