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透视的定义 设计透视是以中心投影的方式,实现被表达对象真实感的制图方法。它用来表达建筑物的或室内环境设计的空间效果,并可进行渲染。由透视法来表达的空间或实物,在二维图纸上能够比较真实地再现三维的效果。因此,在设计领域内,成为协助设计师表达设计创意或设计构思的极为有效的手段。

1.设计透视的范畴

在传统的设计领域内,设计透视向来是建筑师和环境设计师最常运用的表达手法。 常用于: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产品设计、展示设计、环境艺术综合设计、影视艺术等领域。 三维空问通过透视法能够在二维图纸上得以真实表现.所以设计透视图稿是种经济、高效、表达力强的信息传递载体,也是现代设计师必须掌握的设计表达手段。

2.设计透视的分类

设计透视按照其透影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一点透视,二点透视,三点透视,轴侧图等。

所谓一点、二点、三点透视主要依据灭点数量的不同.也因其具有不同的空间表达效果,在设计透视画法中各自占有一席之地。轴侧图又可因等角投影、不等角投影、斜投影而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轴侧图因画法上的简单.容易掌握,并且效果不俗.大量运用在较为理性的建筑空间表现当中。

二、透视图和轴测图

将三维物体转移至C维平面 上,可以通过 “投影”的方法完成。用光线照射铁丝扎成的形体框架,使其影子投射在一平面(投影面)上,即可产生形体的平面图形。在透视学中投影与阴影是两个不同概念。

.投影有两种:

a以平行光线(日光照射物体形成的投影称平行投影。形成轴测图。

b以光源点辐射光线(灯光照射物体形成的投影,称中心投影。中心投影就是透视图形,透视图形是按中心投影原理取得的。

.光线可以一定方向照亮物体。

.视线可以按光线的方向捕捉到物体。

.投影面在物体后,画面在物体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透视学的发展概况

.在15世纪意 大利文艺复兴运动时期出现。建筑家、画家菲利普.伯鲁涅列斯基首先根据数学原理揭开了视觉的几何构造,提出了绘画透视的基本视觉原理,奠定了透视画法的基础。

基本视觉原理: 物体蜡烛通过眼球的晶状体对焦后成像到视网膜上,再通过视神经传向大脑,近处的物体的成像要比远处的物体大.这就证明: 透视图法的重要原理:近大远小,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绘画要取得正确的透视,往往会在绘画对象前面放置一个透空的方格网而所绘画的图面上也有相应的方格网,画家就依据绘画对象各点在透空方格网上的位置,按比例描摹到图面的方格网上。其实这就是根据人视线的成像原理而采取的一种简便的透视图画法。经过几百年的实践和探索,透视成为艺术类学科如绘画.雕塑设计等的基础学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透视基本原理

.透视常用语

.画面和透视图

.视角与视距

.地平线与视平线

.原线、变线和灭点

.物体的近大远小

1、透视常用术语

画面P.P

视中线

基面G.P

正常视域

基线G.L

取景框

视平线H.L

视平线

视点E

地平线

立点S

原线

心点C.V.

变线

余点V

灭点

距点D

视距V.D

量点M

灭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画面和透视图

作为“透明平面”的玻璃板,在透视学中称为“画面”,是透视图形产生的平面。这个“画面”不是我们实际作图的图纸,而是我们为研究透视图假想的平面。但图纸上显示的是“画面”显示图形的等样缩小。

视中线:由视点引向画面的垂直视线叫视中线,视中线永远与画面垂直。视中线只有正对玻璃板,玻璃板后的景物才能被准确地描绘在玻璃上;视中线斜对玻璃板描绘出的景物会被拉长变形。 随视中线方向变化,画面对地平面会出现以下集中关系:

平视:视中线及视平面平行于地面,画面垂直于地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斜仰视:视中线及视平面向上倾斜于地面,画面下斜直地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斜俯视:视中线及视平面向下倾斜于地面,画面上斜直地面

正俯视和正仰视:视中线及视平面向上和向下垂直于 地面,画面平行于地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