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时期有许多僧人前往国外礼佛,与法显约同时期赴印度礼佛的僧人还有智猛。智猛于姚秦弘始六年(404年),从长安出发,同行者有15人,在翻越葱岭时有9人退返,1人病逝,实际到达天竺的有5人,后来返国时又有3人病逝于途中,最后只剩下2人回国。他们西行的路线大约与法显相同,“度雪山,渡辛头河,至宾国,…奇沙国,…迦维罗卫国…华氏国,以甲子岁(424年)发天竺,同行三伴,于路无常,唯猛与昙纂俱返。于元嘉十四年(437年)入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西行求法前后经历20余年,仅在天竺逗留的时间就长达18年,是当时西行诸贤中耗时最长者。由于智猛等人在天竺停留的时间比法显长约两倍,后来又是经陆路归国,所以他在印度各地访问了相当多的佛迹,甚至可能还游历了印度西北部的犍陀罗、乌吉亚纳和纳加拉哈拉等地。回国后,他曾撰有《游行外国传》一书,“记所游历”,该书也是当时人认知中亚、南亚等地的重要资料,惜已亡供。

北魏时的宋云和慧生(又作惠生)的西行壮举也是颇为值得称道的。宋云、慧生于熙平元年(516年)受诏出使西域,实际上直到神龟元年(518年)オ正式起程。他们从洛阳出发,经赤岭(今青海日月山)、部善、于阆,在汉盘陀国(今新疆塔什库尔干)翻越葱岭,进入体和国(今阿富汗的瓦罕溪谷),有人认为宋云和慧生在这里分道扬镳,宋云径直西行至曛哒(都城在乌浒河南),谒见其国王,递交了国书,然后南下,与先期到达乌苌国(今巴基斯坦印度河上游及斯瓦特河流域)的慧生会合、一起游历了乾陀罗国(都城在今巴基斯坦白沙瓦)等地,广礼佛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归来后,各著有行记,《慧生行传》一卷3列、宋云《魏国以西十一国事》一卷(又名《宋云行记》),惜今皆已失传,只在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中略有征引,另外《魏书西域传》的朱居国、渴槃陁国、钵和国、波知国乌苌国、乾陀国等条也是根据他们的行记撰写而成的。这无疑对当时域外地理的认知具有很大的补益。

这一时期前往域外的求法僧侣显然不止上述诸家,写有游记者也大有其人。仅《隋书经籍志二》就记载有:释昙景撰《外国传》五卷、释法盛撰《历国传》二卷、释僧祐撰《世界记》五卷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游记对当时人了解和认识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杜佑在《通典》卷一九ー《边防七·西戎总序》中就曾说:“诸家纂西域事,皆多引副诸僧游历传记,如法明《游天竺记》、支僧《载外国事》、法盛《历诸国传》、道安《西域志》。”此外,他还提到《佛国记》、昙勇(景)《外国传》、智猛《外国传》、支昙谛《乌山铭》、翻经法师《外国传》之类”。由此可见,这些求法僧人的游历和撰述也成为中古时期的人们了解和认知域外世界的另一重要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