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在的时髦话来评,马未都马爷就是典型的老炮儿。他40来岁时,就被众人喊“爷”,这“爷”不是调侃他老态,而是江湖敬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老炮,不是老流氓,不是吹牛逼,不是遛鸟、抽烟、喝酒、茬架、说脏话。而在说,做人可以变通点,狡猾些,但到了关头,得讲规矩、重义气、有老礼儿。就是说,只会吹牛不行,在世俗里还得坚守住江湖道义。

近20年来,老北京文化界,马未都与王朔可说是最具有标杆型的老炮儿。年轻时固然都是打群架出来的,大院玩主,胡说海吹,机锋剑起,照样不妨碍成为精英。临事了,也真能守住底线,也能做大事情。

冯小刚那种,60大寿都过了又如何,德不配位,为老不尊,规矩没有,永远只能说是“小钢炮”。

马爷那是北京胡同混出来的老炮儿。胡同那地,曾是一个最有传统积淀的社会。“江湖”一词,在那里面含义尤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爷在那成长、在那起家,皇城根下的大气、老炮儿见多识广的机智,可说都凝结在他那身上。别不服,这还真是一种很别致的精神气质:世事精明,能说会侃,处事圆滑,有劲牛逼,硬汉霸气,范够面足,但又有老江湖的宽容,对朋友的厚道,一身傲骨侠肝义胆。

你看,王朔和马未都哥俩,你看来看去就是那股味道,辨识度极其明显。别地的文化人,弄写作的也好,搞收藏的也罢,同样的腕儿,就是缺他们北京老炮儿仅存的那点江湖气。

想当年,王朔拿出真金白银义助落难的兄弟,马未都不避嫌对身陷囹圄的某臧姓歌星,诸如此等,低调从事,但求心安,是不计成本作事,不要回报作人,都是老炮儿社会交往的黄金法则在起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个处世之方,和当下拘谨但市侩的新派文人学者迥然不同。这既是不怕吃亏的原则,也是人生成功的智慧。用马爷自己话来说,是他们这一代人,“有福同享,有难共当,决不是挂在口头上虚情假意,而是生活中自觉践行”。

中国之大,能说会道的何其多,搞收藏的又岂在少,可以闻出别人地铁站味的有钱人更是难以计数。 而马未都可以是“马爷”,可以如此广受尊敬,可以如此成功,可以成为时代名角,最不能忽视的,我一直以为是他身上那股文化老炮儿的气质。

这股气质,无味无形,欲说还休,但征服力十级。王顽主同理,他们是一类人,渗肉入骨了。

在我眼中,马爷可不只是江湖人的莽撞,作为老炮儿中的文化高智商,他永远是中国式的头号人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爷今年54岁。他的人生,说是当代传奇毫不为过:从大院子弟,到文学编辑、到小有名气的作家、到大红大火的影视编剧,再转身一变,成为最知名文物鉴赏家、最有人气的博物馆馆长、万千宠溺的脱口秀主讲、粉丝千万的文化名人,最终名利双收,身心俱泰,安享晚年。

他这一生,涉及门道之多、身份转型之快、左右逢源之顺,当代文化界绝无仅有。如果想得远一点,中国历史上其实都难找出这等人一二个出来。是世界级富豪的身价,和普罗大众的胃口,有艺术家的品味,有江湖人的行为,名士的作风,真乃精彩人生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等名实相应的成就,可不是“特有才”就行,更不是“贼精”二字就能糊弄的。如此国情,车尘滚滚,触目刀剑,那必得有些高级的处世智慧方能保驾护航,化柔和刚,无灾无难,稳为时代宾客。

当下人们,总喜欢将他和高晓松、老梁这等哧哧咻咻的潮角并列,这其实未免辱没了马爷,也看轻了马爷。

马爷这等阅水成川的老人精,聊天比评书还顺,做人比胡雪岩还通透,专业眼光还有着当下一等一的水准,写起文章来都是作家级的666,是真正既成名、又成家的一号人物。又岂是那些在商业包装和团队保驾下,耍耍嘴皮,忝窃虚名之人,可以望见项背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呢,现在的各种文化谈话节目,我唯独爱听马爷唠叨。不一定要学他什么专业学问,他毕竟“社会中人”,没上过大学,纯粹自学成才,谈文史未免根底不牢,信口开河多了去了。

而是说,视他为人生师者,是抱着开拓见闻、增长生命经验的目的而来。他侃的东西,是偏僻知识点,更是生命体会,不仅有根有据,更是甘苦与共而来,是无数阅历淬化而得的智刃,多是我所读书中阙如的,我心悦诚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呢,马未都马爷,那真是老油条,老人精,是文化中的异类,是江湖中人的清流,是老炮儿的文化遗民。好多事,他都看明白了,也是活明白了。我也有很多不认同他的地方,可主要还是喜欢他,带着敬重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