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孙,又称只孙、直孙等,是蒙语jisun(意为颜色)的音译词,汉语意译为“一色服”。“一色服”可能有两种含义,一种意思是“一个人自己的衣服从上至下相同颜色,不一定与其他人同色”;第二种意思是“所有参加者的衣服相同颜色,但或许只是衣服同而非鞋帽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鹦鹉纹样

对鹦鹉纹样

《鲁不鲁乞东游记》记载,“在这四天中,每一天他们都换衣服,这些衣服都是赏赐给他们的,每天从鞋直到头巾,全都是一种颜色。”《马可·波罗行纪》对质孙服也有详细记载:“衣其最美之金锦衣。同日至少有男爵骑尉一万二千人,衣同色之衣,与大汗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合上面两则史料可知,上述任何一种意思都是片面的,质孙服是指所有参与者的衣服鞋帽本身一色,且与其他人一色的服装。这似乎与“服色等第,上得兼下,下不得僭上”的规定是相悖的,《元史·舆服志》对此作出了解释:“御赐之物,不在禁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雕纹样线描图

对雕纹样线描图

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里记载,“只孙宴服者,贵臣见飨於天子则服之,今所赐绛衣是也。贯大珠以饰其肩背膺间,首服亦如之”。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详细记载了忽必烈时期的质孙宴盛况,“所同者盖为颜色,非言其所衣之金锦与大汗衣价相等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各人并系一金带,此种衣服皆出汗赐,上缀珍珠宝石甚多,价值金别桑确有万数。此衣不止一袭,盖大汗以上述之衣颁给其一万二千男爵骑尉,每年有十三次也。每次大汗与彼等服同色之衣,每次各异其色,足见其事之盛,世界之君主殆无有能及之者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辫线袍

这两则史料传达了三点重要信息,一是质孙服为大汗御赐,这与《元史·舆服志》的记录相契合,御赐之物可以不遵守以服色区分等级的规定。二是质孙服只是颜色上相同,统治阶级依然可以通过服饰的面料、装饰等区分尊卑贵贱。三是质孙服包括多套服装,且装饰华丽,制作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