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峰科技称于8月13日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具的两份《无效宣告请求受理通知书》(案件编号:4W109289号、4W109291号)。其中,自然人魏群作为无效宣告请求人对光峰科技“采用具有波长转换材料的移动模板的多色照明装置”(专利号:200880107739.5)的发明专利分别提出两个无效宣告请求。根据公告,从2013年起,有多方主体先后对该专利提出多达9次无效宣告请求,其中已有明确结果的7起判决均维持该专利权有效。光峰科技就这一专利被提起多次无效宣告请求仍屹立不倒,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科创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维权的困难局面和付出的维权努力,同时也侧面证明了光峰科技这一专利的价值。

被“利用”的专利无效制度

以原创技术立企的光峰科技,却被多次提起专利“无效宣告”。那何为“专利无效宣告”?

专利权无效宣告是指自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授予专利权之日起,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该专利权的授予不符合专利法规定的,可以请求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该专利权无效的制度。

但随着专利侵权诉讼案件的逐渐增多,侵权人滥用专利无效制度已成为权利人在维权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诉累沉重问题。

在专利侵权诉讼中,对涉案专利提出无效宣告请求是最常用到的一种抗辩手段,该程序并不能证明涉案专利权的不稳定性。而在企业知识产权诉讼博弈中,历经无效程序后仍被宣告维持专利权有效的专利也不乏多个,包括朗科公司的闪存盘专利、源德盛公司的自拍杆专利、美的集团的空调器专利、九阳公司的豆浆机专利、西电捷通的WAPI标准必要专利、美国GPNE公司的通信领域基础专利以及美国美利肯公司的澄清剂专利等,均在被竞争对手提起多次无效宣告请求后仍获维持。通过以上知名专利无效案例可以看出,拥有专利技术的公司被提起无效宣告的情况较为常见,尤其是在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的情况下,针对同一件专利,反复或多次提出专利无效已逐渐成为一些侵权企业肆意侵犯他人专利、实施商业策略的重要手段。而对科创企业来讲,针对核心专利的无效宣告请求程序非但不是拦路虎,反而是企业创新技术的验金石。

绕不开的底层关键架构专利

光峰科技作为科创板上市公司,我们可以从招股书上看到,光峰科技于2006年在深圳创立,2007年在全球最早发明了颠覆现有激光显示技术的ALPD激光显示技术架构(以下简称“ALPD技术”)。

被提无效宣告的专利发明名称为“采用具有波长转换材料的移动模板的多色照明装置”,专利号为ZL 200880107739.5(以下简称“7739专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查到,发明人是光峰创始人李屹,该专利申请于2012年2月29日授权,至今合法有效,受法律保护。

以“7739专利”为代表的ALPD技术创造性地利用蓝光激光激发旋转的稀土荧光材料实现不同颜色的光输出,同时具备了高亮度、高效率和低成本的优点,是一种颠覆性的新品类光源技术架构。ALPD技术是在全球第一个成功实现产业化的激光显示技术,是电影放映设备、激光电视、拼墙、工程投影、商教机、智能微型投影等主流激光显示产品和系统开发的基础,ALPD技术促进着影院、商教、文化、新型消费等多个领域快速发展。

从2013年起,国际巨头发动或者通过“代理人”针对“7739专利”进行破坏干扰,先后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多达9次无效宣告请求(不含本次2起无效宣告请求),已有明确结果的7起相关决定、裁定或判决均维持“7739专利”专利权有效,另有2起仍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复审和无效审查部审查中。其中关于涉及此专利的一无效案在2016年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做出终审判决后,请求人于当年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再审请求。历时两年多的审理,2018年12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经审判委员会民事行政审判专业委员会会议讨论,作出驳回请求人的再审申请的裁定((2016)最高法行申3641号),该案件被收录为“深圳市2018年度知识产权十大事件”。

原创技术专利权人的维权之路

专利无效制度设置的初衷,应是从公平正义的理念出发,确保利害关系人在任何时候都有权对专利进行宣告无效审查请求。但是,如果容许基于同一事实及同一证据反复提出宣告无效审查请求,则难免会损害专利权的稳定,导致被提无效宣告请求的专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得到确权,直接损害专利权人维护其合法权益,显然,这将不利于鼓励发明创造,与我们国家鼓励创新、支持知识产权保护是直接相悖的。

如果请求人可以随时不停地针对发行人上述的核心专利提起无效宣告请求,而光峰科技只能不停被动地针对上述无效宣告请求进行答辩和应诉;同时,涉嫌侵权方可以利用无效宣告案件程序拖延专利侵权纠纷的审理而继续实施侵权行为,拖长光峰科技维权进程,增加光峰科技维权成本。
至于专利许可授权业务,根据光峰科技招股书提及,公司多项核心专利已经过授权及确权程序,且随着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各层面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愈发重视,将会加强专利维权力度,计划在目前公司主营业务之外,打造一个稳定可持续的专利许可运营收益模式,推动激光显示行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