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平面设计异同

一、中西方平面设计表现形式差异的根源

1.文化历史的差异性

中国与西方因为历史背景相异,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平面设计的差异性也很显著,西方的文化背景下风格大多自由奔放,理性高于感性。在东方的文化背景下则继承了保守,中庸等性格特点,重视和谐、人伦等因素,以乾坤、神等与人的理论为依据或者灵感来源。在东西方显著的文化差异影响下,直接影响着人的审美观和创作源泉,创作风格也有很大的不同,中国人因为其含蓄内敛的性格,在形式作风上偏于稳妥平衡,所以在思维上也比较含蓄多数设计的产品不会特别夸张。但是西方人性格直接、火热、张扬,在情感方面偏向于直接,所以在设计风格上会有更多的夸张元素,给人更深的视觉震撼,设计风格的迥异深刻体现了东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

2.民俗习惯的差异性

因东西方民俗差异的不同,导致视觉情感张力的不一样,在中国文化中,颜色代表的意义有着鲜明丰富的内涵,不同色彩有着多重不同的含义,但是在西方的文化中,色彩相对较少甚至可能会有截然相反的效果,这在平面设计中就会体现分明的差异性。众所周知,红色在我国代表着吉祥安康和祥和如意,在我国的历史中有着深远的精神象征性,所以我国很多创作都是以红色为底色,很多勇敢奋进的创作主题多以红色为基调,代表着我们民族的品格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但是在西方的文化中红色大多被认为暴力和血腥。中国有好多自己崇拜的色彩,比如黑色象征庄严,白色代表和平,死亡或者悲伤,相比之下西方没有崇拜的颜色,更多的是创作本身的一个色调搭配,所以不同环境下的民俗的理解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性,也导致了中西平面设计差异显著。

3.文化历史时间的差异性

文化历史发展时间不同决定了创作精神的差异性,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在历史长河中历代人民大多依靠农作生活,因为简单单一的耕种方式使我国人民的思维较于保守,不愿意接受新的事物,所以在创新方面有所不足。而西方世界起源于航海贸易,海洋有着诸多挑战和不确定,因此在西方人的性格中也体现出敢于冒险善于创新的特点,民族特色的截然不同,在平面设计上有着十分明显的体现,西方人的设计师在作品中用色大胆,异于常规,作品中能突显出张扬奔放的个性和敢于冒险进取主动的精神,因历史发展时间不同,西方受历史文化的束缚有限,加之西方倡导人性自由,也为平面设计创造了活跃的创作氛围,所以设计师整体特点大胆,张扬个性。

二、中西方平面设计差异的表现形式

1.平面设计风格不同

中国人的平面设计带有浓重的大陆基调,大多喜欢参照历史讲究天人合一,在创作中融入儒家、道家、佛教的思想。西方人的设计更加自由开放,融入了基督教思想,可以任意发挥自己的想象,甚至可以创作抽象或者叛逆的作品。

2.创作源泉的不同

创作思维的差异性是东西方平面设计表现形式的最显著的特点,中国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使设计师更注重心境的表达,表现内容丰富且内敛,大多喜欢用生活中经常所见的生活符号来彰显深层含义,需要大家用心去理解,注重精神层面的沟通,在西方的设计作品中,作者喜欢用大胆夸张的画面感来强化视觉影响,然后突出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究其根本主要在于中国平面设计注重历史和传统文化,经常把民俗、伦理等元素融入于作品中,而西方人善于展现作品中的观感冲击力,作品简单明了,直奔主题,更具有现代化的意义。

3.形成的效果具有差异性

透视是平面设计的只要表现手法之一,中国人喜欢聚焦于一点然后透视多点,把各种虚构的元素隐含至空间中,形成一种意境广阔,大气磅礴、天马行空的设计空间。在西方设计师的作品中透视更多的是突显事物的本身真实状态和物体形状,主要延续了素描的特点,作品设计尊重物体真实等细节化方面的处理。

4.在设计方法上的差异

在设计方法上西方惯于使用分割法,中国则注重平衡法,在意整体感,西方把整体分割成不同部分的分散体,然后重新组成一个整体的意境空间,在分割过程中,不受对称和整体的束缚,体现了自由性,作品本身给人显现出一种随意性、奔放性和自由性的感觉,这种分割性给人完整地展示了分割的美感,视觉效果清晰明了,完美展现了意境传达和情感表现。我国设计在分割方面主要受限于对称性与否和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在生活中和设计中惯于使用平衡的手法为创作技巧,整个设计作品具有对称性和传统性,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先体现整体后体现自我,然后体现“以古开今”的高度上,把作品升华到艺术高度,通过传统文化的结合来展现更高层面的艺术形式。

5.在设计理念和运用元素方面的差异性

我国的平面设计大多以书法、国画或者历史中的经典元素为表现形式,在设计中用线造型,使创作整体带有柔和婉转的美感,将不同方位和焦点形象结合,西方的平面设计主要是后现代风格,以明暗相间的颜色为主旋律,然后给人营造有立体感、视觉冲击感等质感强烈的观感,而且设计主要用绘画的抽象派技法,加上夸张大胆的配色来突出重点,一次来展现设计师的设计思想。在创作元素方面,中国历史悠久,设计元素是经历长期的历史积淀形成,综合了人民的风土人情、文化教育以及千百年来形成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审美观等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代表元素,镂空装饰、水墨画等,在现代的设计中设计符号也是占着重要比例,比如青花瓷图案,剪纸窗花等。在西方中多来自于自然的灵感,然后经过设计师加工而成,线条柔和美观,色彩分明有视觉感,在每个时期有显著地设计特点,比如,在巴洛克时期,图案的整体结构不规则,主张标新立异的表现形式;在洛可可时期,图案则具有纤细、轻盈的妇女体态、繁琐靓丽的装饰,在整体上有意强调不对称等。

三、中西方平面设计相互促进与发展

1.我国的平面设计成型较晚,至今只有几十年的历史,无论是在理论方面和方法方面都还不成熟,属于边学习边发展阶段,相对于中国,西方的起步较早,设计理念,审美素养等均已成熟,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充分关注设计业的发展,但是多数还是由企业老板以自己审美为主导和决定平面设计性质,使得设计师的真正理念和设计构想不能被理解,导致国内平面设计区域性的发展呈现不平衡现象,大体上呈现不成熟的发展态势;在法律保护层面我国对于平面设计的保护还不到位,西方有着严格的法律规范,来约束和促进平面设计行业的发展,在我国这项处于相对弱势,在我国不尊重知识产权的现象时有发生,抄袭成风,屡禁不止,对于原创被抄袭想要维权难度大,这些方面是我国急需解决改善的,这样我们才能创建良好的设计环境,更好地发展中国的平面设计。

2.中国平面设计与西方应相互促进和发展,现在世界是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和谐的世界,全球一体化正在加速推进,多元化的交流,深层次的融合是中西方平面设计的必然趋势,西方显著的设计特点是明朗、简约,东方最大的设计特点是婉转、含蓄。在平面设计国际化的交流中中国与西方之间有相容的地方也必然有矛盾的地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吸取西方平面设计的积极元素,因此在融合过程中我们要深入理解,了解其精髓,做到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所谓的融合并不是随意的加减,在保持我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基础上立足于本族文化、本土文化,让西方平面设计的优点为我所用,坚持自己特色,取长补短,使我国的平面设计呈现出国际意义,与此同时,各国的设计师也应该多沟通,多互动,彼此更好地融合设计理念、设计构想,将更多的审美内涵、创作理念等融入现代的设计形式,为现在的平面设计在简约中蕴藏深意,使平面设计在广泛传达简单、明了的信息的同时,散发民族传统的意境和韵味。

四、中西方当代平面设计的表现形式的共同性

视觉传达作品中,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是希望通过平面设计元素来达到视觉的传达产生心里的-种重要的作用。中西方在视觉传达的过程中采用的形式大都相同,例如文字的采用,图形、色彩等等。比如绿色意味和平、平静、春意盎然、勒勃生机这在东西方文化视觉传达作品中的应用相似,这些相同或不同的文化元素冲击着我们的视觉世界,也给予我们的生活世界以源源不断的意义之流。平面设计作品中表现形式非常重要,在中西方视觉传达作品中,由于受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的影响,人们对图形的表现运用也各不相同,西方平面设计作品中更注重画面视觉张力的表现,中国的视觉传达作品则喜欢“心境”的传达。如1986年德国奔驰汽车公司为纪念汽车诞生100周年,英国图形设计大师艾伦•弗莱彻在设计中将“100”进行了形象的调整和变化,以“0o”构成放大的圆圈,形成轮胎的图像。

西方设计师巧妙运用图形符号直观明确的意谓,两个圆形在此具有了更多的符号意义,譬如深遼的眼神,现代的速度,时代节奏和风格等。如果说西方设计师注重的是图形张力的表现而中国设计师也更注重挖掘图形符号的深层含义去更好的表现作品所要传达的意义,例如陈楠的《装饰》杂志封而设计就是挖掘传统图像深层次意义并进行有效设计表达的优秀之作。

中国当代的视觉传达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广泛深入中国传统的图像系统通过图像的符号构成形成当代设计创新和语义的表达。平面设计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色彩的设计,色彩表现1合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作品信息的有效传达。中西文化的差异使人们在考总色彩语义所传达的宗教、文化、审美等可能涉及各种心理感受不同,因为由此带来的后果也不同。在中国古代,蓝色象征着不朽,但同时传统艺术中的蓝脸不是鬼怪神灵,就是理想破灭而自杀的文曲星。汉语原本没有具休的字词表示蓝色,而是用“青”来指从深灰到蓝到绿的各种颜色,中国的古代青花瓷即是如此,同时也指在油灯下苦读的学子们的清贫生活。在西方,蓝色意味着信仰。在欧洲,浪漫主义者心中的“蓝色花朵”暗示精神上的最大灵感。世间色彩万千种,每一种都在历史的变迁中,烙上了各种象征的印迹。 五、中西方当代平面设计的交流与融合

在中西方艺术设计文化方而运用出色的要提到设计师靳埭强,他将中国的传统图像运用在设计中,在西方文化不断冲刺的现代社会能保持自身的独特性设计出自己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是一个真正的设计师需要学习借鉴的地方。他在国际上也获得许多赞许的声誉。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和表达方面有着特殊的理解和创新。

如他的亚洲艺术节系列海报,就是利用传统资源而创造出的多个富有民俗风格的形象,比如第三届亚洲艺术节的海报通过对于东亚四国艺人的经典化妆的组合而成的面谱图形形成意义表达,第十届亚洲艺术节把各种演绎器具融人中国传统的七巧板中,构成了具有亚洲典型文化意味符号图像。

在中西方文化国际化的交流中,国家与国家之间有相容的地方也必然有冲突的地方。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文明开化最早的国家之一。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而西方国家很早进入工业化时代,这些文化差异的不同在设计领域也会产生冲突的地方。论中西方文化势力如何嬗变,中西方艺术设计文化的交流历史始终是中西方文化冲突与融合、输入与输出相随相伴的历史。如何既吸收西方文化中积极的元素又能保持中国文化精深的方面是我们值得深思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