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在东北地区,由于日俄势力经常的打仗,搞民不聊生,这也导致东北出现了很多的土匪,其中比较有名气的有杜立三、张作霖等人。其中势力最大的是杜立三了。杜立三号称手下有2000多人马,但是杜立三最后被张作霖杀掉,在杜立三被杀后,杜立三手下2000多兵马,却被张作霖轻松的收服,这是为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立三当时在青马坎的势力很大,背后有日本人的支持,经常的打击俄国的势力,也不把官府放到眼中,经常的骚扰官府,以及截杀来往的官员,清政府多次派人去剿杀杜立三,不是被杜立三打败,就是被杜立三逃跑,这样反复的几次,杜立三的不仅没有被剿灭,相反势力越来越大,最后发展到两千多人,并且兵强马壮,一般的清政府军队都不敢去剿灭。正当清政府为此无奈的时候,张作霖的出现,使事情出现了转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作霖早年当过兵,后来也投身绿林,但是其心机比较少深。很少招惹官府的势力,并且还结交地方的一些能人志士,在其治理下的赵家庙一带,百姓安居乐业,所以无论是官府还是老百姓都对于张作霖的印象比较好,后来接受了清政府的招安,在招安以后,张作霖主要做的事情就是剿灭当地的土匪,保护老百姓的安危,张作霖也不入使命,兢兢业业,先后除掉了金寿山、田玉本等一些有名的土匪势力,剿灭的小股土匪势力更是数不胜数,深受官府以及当地百姓的拥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天张作霖接到了剿灭杜立三的命令,张作霖深知杜立三盘踞辽西多年,兵强马壮,并且其诡计多端,十分的难以对付,如果稍不注意,自己很有可能会败给杜立三。所以张作霖就把手下的谋士招来一起研究如何对付杜立三。张作霖与杜立三曾经是结拜兄弟,对其为人也非常了解,如果用武力解决根本没有胜算,只能采取智取的方式。于是张作霖想到了招安这一招,那么张作霖为什么认为招安杜立三这招会管用呢?这主要有三个因素。

其一、土匪毕竟是一个十分危险的职业,被官府通缉,被老百姓唾骂,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杜立三为了自己和手下人的前途着想,所以会同意招安。

其二、在当时的东北地区,有很多土匪都被招安了,比如冯德麟、张作霖都是被清政府招安的,并且都做上了大官。杜立三也十分的眼红。

其三、杜立三和张作霖是拜把子的兄弟,杜立三的族叔杜泮林是张作霖的以父亲,而杜立三十分的信任杜泮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作霖也正是利用了杜立三的心理而制定了一条毒计,张作霖让省里派下来的招安大员来款待杜泮林,在招抚大员以及张作霖的轮番劝说下,杜泮林完全相信了张作霖,于是其实前往青马坎去招抚杜立三,让杜立三来新民府接受招安。

杜立三虽然相信杜泮林,但是为了以防万一,杜立三也是做了充足的准备。在青马坎去往新民府的路上,每隔一段距离,杜立三就会留下十个土匪作为流动哨,如果稍有不测,消息会第一时间会传回青马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张作霖也是诡计多端,在杜立三刚出青马坎的时候,就已经布下了 天罗地网,任由杜立三如何挣扎,也不会逃出自己的手心。张作霖分兵派将有以下三步。

首先命令张景惠带领500多人马潜伏到青马坎附近,如果接到杜立三被捕的消息,第一时刻袭击青马坎。其次、命一部分骑兵,沿路剿灭杜立三所留下的哨兵。最后、在招安杜立三的住所,埋伏重兵,杜立三一到,立刻将其杀掉。

事实也正是这样,杜立三在刚进入新民府的时候,沿路留下的哨兵就已经被张作霖的骑兵剿灭,当杜立三进入招安住所的时候,立刻就被张作霖给杀掉,张作霖立刻将这个消息传给了埋伏在青马坎的张景惠,并且张作霖亲自带领手下所有人马驰援张景惠。张景惠一鼓作气拿下了青马坎,杜立三手下2000多人马,为何没被张作霖轻松的收服,却不反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杜立三号称手下有2000多人们只是虚头,其实没有那么多人,其实很多人都是当地的老百姓,真正能打仗的年轻人也就几百人。而张景惠所带领的500多人,都是张作霖亲自挑选以一当十的的精英,另外张作霖也给这些人配备了最好的武器,所以在人数和武器装备方面,青马坎的土匪就不占优势。

第二、在心理上,土匪本身就怕官兵,张景惠又命人大喊,杜立三已经被杀的消息,更使得青马坎的土匪无心恋战。

第三、擒贼先擒王,杜立三在走后,在青马坎说了算的是杜立三的兄弟,名叫杜老疙瘩,此人负隅顽抗,张作霖的部队,首先将此人拿下并且当众杀掉,由此震慑住了所有的土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因为以上三个方面的因素,张作霖的队伍没有受到特别激烈的反抗就将杜立三手下的2000多人马轻松的收服,张作霖也因为除掉了杜立三,而别升为旅长。而张作霖为了自己的利益,骗取自己义父杜泮林,并且诱杀了自己的结拜兄弟杜立三。也是被很多人诟病。无论对错与否,剿灭杜立三是张作霖人生路上的一个转折点,此次,张作霖也开始了逐鹿东北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