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粮食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一直是国家重点发展的对象。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要求下,进一步挖掘粮食增量与主粮提质成为了粮食研究领域的新课题。---引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作为新中国粮食革命的领头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已经90岁高龄,如今仍然活跃在科研一线,指导着杂交水稻的研究工作。除了粮食增量的“老本行”,袁院士关注的另一个“粮事”是主粮提质。

01

粮食增量——海水稻,开发荒地上的粮仓

海水稻是一种耐盐碱的水稻,可以在盐碱地及滩涂上存活生长,具有无需施肥、抗病虫、耐盐碱三大特性,可让荒地变为良田,若能开发1亿亩盐碱地,将解决2亿人的粮食问题。

海水稻在近几年已获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建设的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的试验基地,袁隆平领衔的技术团队培育出的“海水稻”获得丰收,亩产达620.95公斤,海南省文昌市的“海南海水稻万亩研发示范基地项目”也即将启动。
袁院士希望通过耐盐碱杂交水稻的研发和推广,让盐碱地像普通耕地那样造福人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隆平院士在稻田培育海水稻)

02

主粮提质——蒸谷米,侧重国民大健康

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聚焦两个核心点:“量”与“质”。“量”变,是粮食增量的意义。“质”变,袁院士同步也关注主粮提质,即如何惠及百姓民生。

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蒸谷米的记载。宋朝时,人们已经发展出成熟的加工技术,通过“先蒸而后炒”的方法,把稻米加工成一种口感、营养都更加优良的粮食形态。

蒸谷米吸收了集中在稻壳和胚芽内的营养,保留了稻谷中的原生精华,尤其适合生长发育中的儿童与三高人群食用,被奉为“黄金营养米”,在欧美、中东等地区非常畅销,是健康人群的首选主粮,但是我国国民仍然知之甚少。

而且由于其产量较少、价格偏高、米色较深、米饭粘性较差和口味习惯等原因,国内食用蒸谷米的人就更少了。
这些因素组成了一道难关,把蒸谷米挡在了国民的家门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严伟龙在实验室研发蒸谷米)

03

在蒸谷米行业传经布道,被誉为“蒸谷米第一人”,他是严伟龙

2019年8月3日,致力于推动整个蒸谷米产业的发展、蒸谷米的布道者、被誉为“蒸谷米第一人”的严伟龙在长沙马坡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院士进行了深度沟通。

“我知道蒸谷米,这个米美国人早就在吃了,这个米营养价值高,营养保存很好。” 袁院士对蒸谷米表示了高度的认可。

蒸谷米虽然在国外大受追捧,但是在国内市场,仍然只处于启动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性会面:杂交水稻之父与蒸谷米第一人)

04

蒸谷米要进入寻常百姓家,需贯穿整个产业链条去运作

作为蒸谷米行业的开创者和引领者,徽观集团经过8年的努力和探索,完成了一个全产业链的矩阵布局,旗下产业包括农业设备、农业种植、农业生态、农业科技、农业研究、农业加工、农业贸易等。

从技术设备到产品科研、生产加工与销售,徽观集团实现了蒸谷米行业的产业性突破,为蒸谷米的全民普及做了充分的准备:把产量提上来,把价格降下去。

先导先行的徽观集团,已与中粮集团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迈出走向大众市场的第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徽观集团位于小岗村的国际3.0蒸谷米工厂)

05

让中国人饭碗里装的都是中国粮

在这场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与“蒸谷米第一人”严伟龙的对话中,两人就蒸谷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袁院士对徽观集团在蒸谷米产业上获得的成果予以赞赏,并鼓励严伟龙,希望蒸谷米在中国健康主食革命上可以真正担当引领者的角色。

这次在马坡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会面,或许会成为中国健康主食改革色彩浓重的一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坡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