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学院“中国梦,青春行”理论宣讲团赴封丘县董堤村 助力乡村振兴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7月6日,河南科技学院“中国梦,青春行”理论宣讲团来到新乡市封丘县董堤村,与村民进行深入接触和交流,调查当地居民对于防溺水知识、学前儿童教育知识的了解情况,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宣讲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积极普及防溺水 坚决守护祖国花

夏天天气炎热,总会有很多人选择游泳降温,各地农村儿童溺水事故层出不穷,幼小的生命被江河无情吞噬,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实践队员们深入董堤村走访调研,“咦,你们是在宣传啥嘞?”一位皮肤黢黑的家长带着一对双胞胎姐妹慢慢走近,“呀!您们家孩子是双胞胎啊,真好看!我们在宣传儿童防溺水知识,您孩子平时会去有水的地方玩吗?”实践队员亲切地问道。走访继续,实践队员们挨家挨户了解居民周围深水区域分布情况。听!“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实践队员们正在向居民普及防溺水安全“六不准”,一字一句教小朋友学唱防溺水安全歌。一位阿姨感激地说:“我家孩子他爸在省外打工,孩子和他一块儿在那儿上学,等他们爷俩回来我让他们看看,辛苦你们了。你们学生上学苦啊,大学生是真苦啊!这太阳恁大,你们上屋里歇歇,我给你们倒点水喝吧。你们搁哪吃饭啊?要不一会儿不走了搁我这儿吃点……”阿姨的热情激励着实践队员们继续给更多的人进行宣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注学龄前教育 推动家校相结合

实践队员们深入到每家每户,细心询问孩子的学前教育情况。经调查了解得知,村子里经济落后,文化闭塞,导致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严重加剧学前儿童教育知识的枯竭。村民对学前儿童教育没有具体概念,只是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管教孩子,做不到科学教育、家校结合。实践队员们刚把展板展出,就有村民上前询问这是什么,队员们用乡村化的语言为村民讲解父母应具备的技能和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等,细心引导大家关注儿童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坚持家庭与学校相结合。

“奶奶,您孙子怎么不说话呀?他现在上几年级啊?有学过手工吗?让他去看看哥哥姐姐们的手工作品吧!”实践队员注意到一位奶奶背后的小男孩儿,走上前问道。“他现在四岁半了,在上幼儿园嘞,没学过那些东西。他比较怕生,见到陌生的哥哥姐姐们会害羞,不敢说话。”奶奶拍了拍男孩儿,让他跟哥哥姐姐们打招呼。“平时上下学都是谁接送呀?”实践队员又问道。“孩子爸妈都不在家,平时我很少去接他,都是自己回来的。”实践队员们经过与孩子奶奶的深入交谈后得知孩子缺少系统化的家庭教育,性格上有些许的内敛。这个男孩儿的出现更让实践队员们坚定了要为董堤村孩子的教育贡献一份力量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示手工艺术品 激起好学好奇心

通过与学校负责人交流,参观学校内部,实践队员们大致了解了孩子们的课程安排与上课氛围,由于课堂活动单一、孩子上课情绪不高,导致教学效率低下。面对这样的情况,实践队员们特意举办了一场儿童艺术文化作品展览会。一个孩子的妈妈迎面走来,对实践队员们说:“大中午的,天儿恁热,我家孩子说这边有大哥哥大姐姐在这边办啥艺术活动,拉着我就来了。”衍纸、泥塑、彩画、折纸……一系列的手工作品被摆在展览台上,吸引了一群孩子的目光,孩子们都围着展览台好奇地询问。“姐姐,这个是啥呀?”“这个是一个狐狸,画的好看吗?”“好看,姐姐你可以教我画它吗?”“当然可以呀,姐姐现在就教你。”

没多久,孩子们在实践队员们的指导下画得像模像样,一只只可爱灵动的小狐狸在纸上跃然而生,孩子们露出了开心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