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年7月10日到16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拾梦向阳科技支农实践队赴周口市鹿邑县夏庄村进行了为期七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团队由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10名2017级学生组成,一共分为三个小组进行社会实践工作。其中,技术组3人,他们的主要工作是运用本专业所学知识帮助夏庄村制作一个宣传网站,所需素材由宣传组提供;新闻组2人,他们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实践队为期七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新闻稿的编写,此外还需要向当地媒体进行投稿;宣传组5人,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对夏庄村的贫困家庭和扶贫产业基地进行走访调查,并把收集到的素材和了解到的情况提供给技术组和新闻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技支农“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期间,我们实践队在我校驻夏庄村书记司书记的帮助下,立足夏庄村实际,分别从农村基础设施情况、农业生产发展情况和农民生活状况三方面进行实地调研并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除此之外,我们实践队的技术组成员为夏庄村制作的宣传网页,在和书记进行交接工作时,书记对我们的宣传网页表示了高度认可,也对我们实践队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践活动的一开始,我们调研组的实践队员来到夏庄新村进行走访调查,目的是了解一下当地农民的农业生产和农业收入状况,以及他们对党和政府颁发的一系列扶贫惠农政策有什么看法,其中主要目的是还是了解一下他们的生活现状。带着此次的调研目的,我们先后去到了几个村民的家中 ,通过和他们的交谈,我们了解到夏庄村的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植玉米为主,其次是种植一些红薯和花生等农作物,还有一些外商来到夏庄承包土地,种植药材。由于年纪较大的原因,他们现在的地都已经承包给了别人,自己则是去帮忙打小工,虽然赚的不多却也足够了。他们说,现在的生活不比以前,因为夏庄的不断发展和扶贫政策的开展,他们的地都承包给别人之后,自己可以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日子过的很充实也很开心,这些都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支持。

之后,我们社会实践队先后去到了鹿邑县秀梅专业合作社产业扶贫基地和利丰制衣有限公司,目的是调查当地扶贫产业的生产模式和发展情况。通过实践队员的实地考察和调研,我们了解到,鹿邑县秀梅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5月,注册资金200万元,位于邱集乡夏庄行政村刘庄,占地面积40亩,建设无公害大棚7个,面积23900平方米,于2016年11日投产,现有员工32人。目前,夏庄行政村积极发展种植业,重点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依托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带动群众到基地务工,通过到户增收项目覆盖四十户,三年分红受益不低于5000元,在基地务工人员平均收入每年不低于3000元;而鹿邑县利丰制衣有限公司是由邱集乡人民政府2011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浙江雄绅制衣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该公司是集服装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公司坐落在邱集乡夏庄行政村,紧邻210省道,总投资3000万元,占地15亩,现有办公楼一栋,生产车间两栋,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拥有16条生产线,生产机械200台,常年职工100人,职工年平均工资20000—23000元,年生产服装60万套,产品远销澳大利亚、美国等。自2015年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利丰制衣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落实各项扶贫政策,2016年正式挂牌成为邱集乡扶贫就业基地,该基地包括夏庄、宋楼、胡堂、邱集四个行政村的贫困户到基地务工人员共有5人,在基地务工人员的平均收入不低于3000元。由此可见,位于夏庄村的这两个扶贫产业基地为当地贫困户的稳定收入提供了保障。为了更好的了解情况,我们实践队员还进入到秀梅无公害黄瓜温室大棚进行实地参观调查,我们发现,夏天温室大棚的温度很高,汗流浃背的工人们依旧在大棚中不辞辛劳地工作,可以看出,他们脸上幸福的笑容却丝毫未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我们的实践队员又去到了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社会实践基地—巧媳妇缝盘加工基地。在与基地负责人王巧女士的交谈之中,我们了解到为充分发挥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作用,夏庄居委会和驻村第一书记积极响应鹿邑县委政府“百企帮千户”结对帮扶号召,落实纺织缝盘“千机千户千人”帮扶行动,于2018年初,帮助王巧女士开办了巧媳妇缝盘加工点。交谈之后,王女士带我们去参观她们的缝盘加工车间,并且向我们介绍和展示了她们的加工方式和加工产品。当我们进入加工车间时,很多正在工作的缝盘加工工人并没有发现我们进来,仍然专心工作。经过这几天的实地调研考察,我们不仅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到户的高度重视,也切实体会到了贫困地区广大劳动人民的勤劳与辛苦,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除了实地调研活动之外,我们实践队还参加了由夏庄村村委会举办的鹿邑县优秀返乡创业青年王彤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报告会上,王彤为我们做了激情演讲,她向我们讲述她在创业时的种种艰辛,讲述了她是如何克服各种困难,才走到了今天。她的故事深深的打动了我,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了什么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此次科技支农活动,我们运用自己所学知识与当地的实际相结合,发现并解决问题,让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同时我们也从一线劳动者身上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生产经验。团队更是受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广泛赞誉。本次科技支农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