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操碎了心”的二胎妈妈妮子已经连轴转了一个月。

上月起,家里两个娃开始轮流生病,交叉传染,她一趟又一趟往医院赶,却终日不见老公的身影。

其实,从大宝出生到现在4年多来,妮子早已习惯了“配偶不在线”的生活。虽然老公工作比较忙,但他似乎已经习惯性地认为育儿、打理家事是妻子的责任,“晚上二宝动一动,我立刻会醒,但爸爸却在旁边睡得像天使。”“大宝病了一周,爸爸却连孩子去过几次医院、哪天开始发烧都搞不清楚。”

妮子身边的朋友,大多过着与她类似的生活——看起来家庭美满,但主妇们常常感受不到丈夫的存在,这种情况在宝宝们开始上幼儿园或者早教班时便体现得特别明显:陪孩子上早教的永远是妈妈,开家长会的永远是妈妈,甚至有孩子升到大班,换了几个老师,幼儿园搞了什么活动,爸爸都不知道。搞笑的是,有一天妮子的老公心血来潮想要和老师沟通,拿起电话打给了托班的班主任。

以前,不少妈妈喜欢吐糟自己是“丧偶式育儿”:娃有爹没爹一个样,自己又当爹又当妈。

可能是这种评价过于犀利,爸爸们也适当调整了做法,于是,“云配偶”出现了:以远程交互模式存在的虚拟化配偶,平时储存在云端,基本见不着、时常无法同步、永远指望不上bug(系统漏洞)修复”,戏谑的语言之下,描述的却是父亲缺位的再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丹的老公就是典型的“云配偶”:单位离家远,工作非常忙,平时熬夜加班后,不得不在单位宿舍对付一宿,周末也经常见不到人。但是,为了履行配偶义务,小丹的老公每个月会给妻子不少的家用,每当小丹在重压之下向老公寻求帮助时,只能在微信里收到老公的转账信息。

论收入,小丹在怀孕前并不比老公少,可是有了宝宝后,她不得不从管理岗上退下来,以应付各种突发情况。所以,对于她来说,急需的并不是老公的家用,而是另一半坚强的臂膀。90后的小丹明年才满30,可她在闲聊时已然以“中年老母”自居,满身的疲惫与自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种种儿童教育与发展学理论中,父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一直是不言而喻的。无论是“丧偶式育儿”“云配偶”还是“中年老母”的出现,都是无可奈何的母亲们笑中带泪的“抗议”。

在专家们看来,现代社会,因为家庭分工不同或者工作地点的关系,导致父亲在物理空间上的缺位也许在所难免,但父亲的职能却不能缺位。比如,有些父亲因工作原因长期身在外地,但他经常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关心家人和孩子,每次回家都精心挑选礼物,表达对孩子的关爱和对妻子的支持,这就不会出现父亲缺位的问题。相反,如果一个父亲总是选择性缺位,在家如同“隐形人”一般,久而久之,孩子心目中的爸爸就会日渐模糊。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父亲在家庭中的育儿参与度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致爸爸:好爸爸准则

※ 与妈妈一起,参与孩子早期教育。父亲要认识到养育孩子是父母共同的责任,父亲的作用不可替代。

※ 理解孩子,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多彩的世界,不可能照着你的轨迹去努力,所以作为父亲要理解,以达到有效沟通与和谐;

※ 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应该投入一定的精力去去琢磨孩子、关注孩子、理解孩子;

※ 多与孩子交流。任何刺激,包括动作的、声音的都能作为父子交往的方式。

※ 应用多种方式表达父爱。

一定的幽默感也尤为重要。

爸爸参与家庭教育,第一步可以参与到亲子阅读当中,空闲的时候用心给孩子讲一本绘本故事,不必担心讲得好与不好,重在与孩子共同学习与进步。

许多有着传统教育观念的爸爸或许会羞于在公共场合表现,比如在我们亲子读书会中,有些爸爸会拒绝与孩子一起过来,认为应该都是妈妈带孩子参加的。其实不尽然,还是有许多喜欢陪孩子一起过来听故事的爸爸~所以,爸爸们,不妨勇敢地迈出实践的第一步吧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致妈妈:可以适当引导爸爸

有意识地带领父亲结识一些育儿高手父亲,在交谈中了解人家的父亲是怎样对孩子的教育付出心血的。做妻子的只需让他们结识,无需“教导”丈夫。丈夫在听了、看了优秀家长的行为后,内心自会有触动。

准备一些看似你不懂的教育难题,向丈夫“请教”,“逼迫”他思考。在他思考和回答的过程中,妻子可有意引导。

当孩子睡了之后,夫妻双方可就孩子的未来做各种畅想,在畅想中沟通教育思想。

和丈夫探讨“有了孩子之后的生活,什么是最重要”的话题。相信探讨的结果必是“孩子的教育成功与否是最重要的”。有了这个共识,相信父亲对育儿会更加关注。

有意把孩子差的一面讲给丈夫听,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激活疗法唤起父亲的主动性。

妈妈们在家庭教育中占有绝对优势,可是有时候这种优势不一定是好的,妈妈们可别因为这种优势,“嫌弃”爸爸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吓走了爸爸的育儿热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致孩子:努力发现爸爸害羞的爱

或许爸爸羞于表现,但他也许在默默参与,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所以,也要从孩子角度多些发现,从而多鼓励爸爸在家庭教育中多多表现给孩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