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里丹之驴是对人无法作出决定的状态的一个比喻性描述,其表述如下:有一头驴子,它的行事非常理性,每当要做出选择和决定的时候,务必要让自己仔细想清楚,以便该决定或者选择有足够充分的理由支持。某一天,它非常饿,到处寻找草料吃,误打误撞发现了两堆草料,它们的大小差不多,颜色和鲜美程度也差不多。站在两堆草料之间,这只驴子犯了难:我该先吃哪一堆草料呢?我先吃了它有哪些理由呢?这些理由是真实且充分的吗?每当快要做出一个决定的时候,它马上想到另一些理由把它否决了。于是,它在两堆草料之间左右思量,最后竟然被活活饿死。

这个悖论是以14世纪法国哲学家布里丹名字命名,就这个悖论原始表述尚无论著。而亚里士多德在《论天》中有过类似的描述:有一个人,他既渴又饿,且程度相同,当他身处食物和水之间时,无法决定究竟是应该先进食还是先饮水。布里丹提倡的是道德决定论,为了避免物质和所存障碍的干扰,在面对不同的行为选择时,总是必然选择更大的善。

哲学家斯宾诺莎在《伦理学》一书中,最早将这个悖论与布里丹之驴的悖论联系起来,认为它牵涉到自由意志与因果决定论的关系:如果人们的行为不是出于自由的意志,当他到了一种均衡状态,像布里丹之驴那样时,他将怎么办呢?他不会饥饿而饿死吗?假如这样,我们岂不将此认作泥塑的人或者驴子?倘若否认这一点,那么我们不能承认他能自决,具有去所要去的地方、做所要做的事情的能力。

假设在该驴子的因果历史中没有任何东西促使它走向这堆草料而不是那堆草料,并假设它的所有行为都是因果决定的,是先前原因的不可避免的后果,而这些原因又是由别的先前原因所决定的,由此不断追溯下去,该驴子只好站在两堆草料之间,等着最终饿死。

如亚里士多德谈到的,像驴子那样行事的人也会在进食和饮水之间摇摆不定,最终导致死掉。后世的著作家讽刺面对两堆一样称心如意且可吃到的干草时,驴却会因思考如何决定而必然饿死的观点。该悖论出现的另一个背景是企图为信仰作辩护。这一论证是,就像挨饿的驴,我们必须作出非理性的选择以避免陷于无尽的怀疑。

其实作为一只理性的驴子,对于理性到把把自己饿死的程度,这种理性已经完全蜕变为非理性,通常来说,在理性无法做出判断和取舍的时候,那么久听从本能的呼唤,遵照常识的指令,可能才是最理性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