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每年这个时刻。

不知道是不是已经形成了习惯,每年的反思总结,都是在颠沛的路途上完成。时至今日,周年总结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时间节点一般存在。

锋利剥开内心世界,让过去与现在的自己对话,给下一步前进方向一个交代。

相较于21岁时的“藏拙”,22岁时的“救赎”,23岁时的“和解”,今年的周岁关键词是——“自由”。

无自由,毋宁……哎,算了。

1.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今年四月,我曾在一本书籍中读到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真正死亡时刻,是亲手磨平自己棱角,泯灭独立意志,放弃自我的那个决定。自那往后的几十年,不过就是日复一日在画地为牢的界地里循规蹈矩,就连七情六欲都像是复刻一般。”

初时读到这段话,我也只是借助文学内容的实时境意去解读作者想要表达的人生态度,并粗略认知为在人间走一遭,要不拘泥于世俗默认俗成的条条框框与规则,勇于去追求向往与理想,从而达成人生价值,方自不负我。

在那时看来,说到底也不过就是人生励志鸡汤换种表述罢了。后来,我发现这段话所表达的,似乎并不仅仅于此。

今年年初,小A支教归来,我们在北京小聚。

3年未见,曾经肤白貌美的班花小A,肤色黑了许多的同时,纤细腰肢也变得粗壮起来。不过,相较于当年拘谨羞涩笑容,如今却明媚得仿佛判若两人。

所以我想,小A毕业时放弃研究生保送名额,毅然决然去偏远山区支教,是值得的。

我记得在当时我问小A:“对于你来说,支教是什么感觉?”

她想了很久,眼神特别纯粹且真诚地看着我,总结出来两个字:“洗礼”。就此话题,便有了我2019年的第一篇10万+文章。

至于为什么会是“洗礼”这个概念,小A阐释道:“乔儿,你有过那种刹那间挣脱束缚的感觉吗?仿佛就像是跋涉过挡在身前的重重大山终得见信仰,虔诚而又满足欢喜,并就此获得继续前行的勇气与指引。往深了说,那是一种,我终于是我的归属感。”

时间从年初滑到如今,站在24周岁的时间节点进行回顾复盘,这两段话一直缭绕在我的脑海,就像是过去的自己气急败坏地揪着现在的自己耳朵,声嘶力竭地呼喊着:“楚乔,醒一醒,楚乔。”

仿佛是一道惊雷在脑海中炸响,串联起这一周年来的历经种种,我清晰而又明确地认知到,内心中呼之欲出最强烈的渴望是——自由。

2.我曾将完整的镜子打碎

自由,对于我来说曾是一个非常模糊而又遥远的概念。

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觉得自己是拘束的,不能很好处理生活所带给我的种种不确定因素,并认为只有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之后,才能有足够底气实现自我解放,与向往的追求更近一步。

而现在回首来看,才发现自己站在自己所框下的一方小天地里,一只脚深陷泥潭,一只脚已经踏出去了半步,摇摇晃晃中不敢落地。

我还记得,高中毕业后要去大学报道的那一天,我在火车站发呆了很久很久:终于要离开这里了,从小长到大的家乡。

大学毕业后,要孤身前往北京工作的那一天,我在公路上转了一圈又一圈:终于要离开这里了,赋予我生存技能的校园。

从一个地方跳脱出来,奔赴下一个未知、但却更加广阔的地方,我曾在每个阶段都认为,虽然忐忑不安占据了初时的主要篇幅,但,这就是自由。

如今,我还是二十几岁的年纪。很奇怪的是,我好像有点不那么焦虑自己下一步何去何从了。

尽管在这个时候,我依旧还是一无所有。

今年夏天,伴随爱奇艺综艺节目《乐队的夏天》的热播,炸出来我很多喜爱音乐,但因为种种原因放弃音乐梦想的朋友。

眼下这档节目即将在这个夏天的尾声结束,而我也得到了我所诉求的某些答案。

“新裤子”主唱彭磊说:“有点伤心,说实在的。看到这些乐队的时候,因为大家还是特别平凡到现在为止,大家都老了,挺伤心的。”

相较于圈内人的感同身受,于我而言却是感知上的“后知后觉”,一种“也曾有过”的感慨万千。

肃然起敬。

认识我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我一直都有一个不太成熟的理想——出书齐名,著作等身。然,一晃五年过去了,没想到自己居然还是稳如磐石,毫无起色。也是有些佩服自己脸皮厚的定力,连吹过的牛逼都可以抛诸脑后,做到不为之所动。

说实话,是有些伤心的。不是在于毫无成绩这个结果导向层面,而是在于精神领域的自我放逐。

那是在种种客观因素下,自动屏蔽心中那个曾经踌躇满志的自己日渐沙哑的呼唤,在所谓“现实生活”中磨平棱角。

而所谓桎梏,其实只不过是站在自己给自己画下“舒适圈”里,不敢轻易出离,囿于方寸之地。

至此,我便终于得见我今年周岁总结关键词引申义——“灵魂自由”。

“海龟先生”主唱李红旗说:“我希望大家愿意承受身体上面的痛苦,愿意承受工作上的不幸,但一定要保守自己最纯真的那颗心。灵魂自由是第一自由。”

拨开云雾见日升。

3.何必惋惜空欢喜,不如勇敢试一场

2019年,最打动我的一部电影,就是《哪吒之魔童降世》。

“哪吒拄枪站立云端,脚踏烈烈风火,绚丽霞光在他身后流过。他是天地间的美少年,却面如冷霜,只因他身体里已不再有热血流动。他不过是精美的人偶,再不能感知世间炎凉。”

当年读《哪吒传》的时候,对结尾的类似惋惜之情理解得并不够通透。

而当《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孤身一人,握紧拳头,饱含泪水说出那句:“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的算。”

心潮澎湃,激动的情绪难以名状,真想在电影院里大声呐喊:“说的真TM对!!!”

人们说,最大的英雄主义,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然,这世间,也有一种“主义”,或许只属于一人,或许已无一息尚存——它是宁可自身毁灭,也不愿做出丝毫妥协。

“这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牺牲。不知为何,我们审视着他,议论着他的不理智和一意孤行,却又无法不为其感伤。甚至,还有一丝敬佩。”

今年盛夏,我曾为好友谱的曲子填了一首词,那是不甘于平凡的呐喊,是对一腔孤勇的敬仰,是一场灵魂自由的出逃。

在那歌词的尾声,我和好友争执了很久,最后选用了这句话:

“可为什么再回首时,却不见那稚嫩骄傲少年。”

当歌词伴着曲调弹唱出来的时候,好友静默了很久,最后默默地哭了出来,他说:“乔儿,这才是真正的我自己,连我自己都很少见过的自己,谢谢”。

我明白,这,是他的“灵魂自由”。

而我,也早已遇到自己的初心,只不过就是险些如同流沙逝于指尖罢了。

还好,在周岁总结这个时间节点,摒除所有外部干扰,我终于可以静下心来与自己对话,串联起过往一年种种,给下一步前行一个交代。

就像小A当时问我:“那你呢?”

那我呢?

闭上眼睛,过去与现在的自己渐渐重合,未来已经开始出现轮廓。

“我和他都很好,都想再次走下去。”

写于8月10日归京途中

本文首发于作家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