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卿美

割让英国前的香港是什么样?有人认为是荒岛,也有人认为是“渔村”。意思是指,香港这个地方,当时还只是一个村落的形式,人烟稀少,生产力落后。

村落形式不假,但香港岛不是一个村,而是十几个村,总体居民数量大约为6000人左右。香港岛村民也不都是渔民,还有很多是香树种植、制香加工及港口贸易的从业者。

1841年1月26日,英国人打破了香港岛的平静。英国单方面宣布《穿鼻草约》成立,英国钦奉公使大臣义律率兵强占香港岛。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认为,香港岛则是一个“了无人烟的荒岛”。

1842年8月29日,《南京条约》签订,香港岛被割让给英国。

这样的一个香港,对晚清的中国能有什么作用呢?

先看香港人口的增长。割让英国5年后,1847年,香港人口约2.3万人;1860年,九龙半岛割让,香港总人口达9万人;1901年,总人口规模为28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港皇后大道(1880年摄)

香港的人口规模并不是很大,但香港对中国的重要作用却日益凸显。首先便是香港的港口贸易,辐射了半个中国之大,成为与上海并立的两大国际港口贸易枢纽。

晚清香港的迅速崛起,一是得益于香港优越的地理位置,无论是东南亚,还是印度,甚至是欧洲的货物,进入中国,基本都要经过香港。

另外,香港另一个重要的吸引力则是自由港,零关税。或许是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工业产品大量增加,急需对外拓展市场。从义律开始,英国人便坚持零关税,商船进出香港,一概不收税。由此便奠定了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基础。

香港逐渐由一个农业地区迅速蜕变为中外货物集散地、贸易中心。内地国产的货物由香港出口,销售至世界各地。外国货物至香港,转口到中国广大内地。或是国货与洋货由香港转运到内地其他港口,如厦门、上海、天津等地。

据《中国旧海关史料》记载,香港的港口贸易在内地的辐射范围,大致包括东北辽宁、华北的天津与直隶、山东。南方地区范围更大,上海与长三角,及整个长江流域,福建、广东、台湾东南沿海,西南内陆地区等。

先说出口。如对于福建、广东这样的侨乡,出口更多是侨需品,如各种土特产。据《近代厦门社会经济概况》统计,由厦门经香港出口到南洋的侨需品,以桂圆干、花与花种、茶叶,蜜饯、水果罐头、烟、丝、糖、酒居多,甚至还有咸萝卜。手工业产品的品类最多,菜刀、铁锅等各种铁器、竹器、陶器等应有尽有。

出口的增加,促使福建各地向外向型经济转型。如马铃薯被引进福建后,福建种植马铃薯的热情高涨,福州农村的马铃薯甚至销售到了新加坡等地。

1881年,德国人在厦门建厂,专门生产铁锅用于出口。后来,又诞生了玻璃厂、火柴厂、罐头厂、面粉厂、糖厂、造纸厂。福建工业经济发展迅速。

福建、广东等地,百姓喜欢下南洋打工,香港则成为出洋的中转站,各种换汇活动也通常在香港进行。香港的航运中心、金融中心的雏形初现。

再说进口,以天津为例。天津、北京及广大直隶地区,属于京畿重地,长期有重兵驻守。加之天津还有北方最大的军工厂——北洋机器局。因此,对于军火及相关军械的需求非常大。这也是晚清时期天津进口货物的一大特色,是其他地区所没有的。

60-70年代,华北捻军横行、西北回乱不止。为了迅速平叛,清政府斥巨资从海外购买军火,如加农炮、毛瑟枪、手枪等新式武器。这批武器主要产自德国,德商洋行借机进驻香港。香港由此成为中国北方军火转运中心口岸。

军火由德国商船运抵香港,再由香港运至天津,然后由天津分发至各地的军队手中。基本可以说,没有香港的军火转运,捻军与回乱,能否及时镇压下去,还真不好说。

李鸿章创建的北洋海军、袁世凯训练的新式陆军,都是以天津为重要基地,对进口军火的需求持续旺盛。据1898年的统计,由香港进口的军火已经成为天津港第一大进口货物。

香港在贸易与航运业中的地位迅速上升,成为大清帝国对外交往的一个主要窗口。香港对于促进中国内陆地区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文化方面,香港还成为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首选地。英式教育在香港广泛生根,很多内地人纷纷到香港来求学,接受启蒙,了解西方文明。如孙中山在香港求学七年,1883年12月,就读香港拔萃书院。1887年1月,就读于香港西医书院。期间,还曾就读于中央书院。

在香港的求学经历,让孙中山具备了国际视野,萌生了变革思想。

香港远离政治中心,特殊的政治地位,让其后来又成为了反清革命的策源地、政治异见者的避难所。

1862年2月,上海墨海书馆的翻译王韬因上书太平天国被发现,遭清廷通缉抓捕。英国驻沪领事协助其到香港避难。王韬在香港一躲就是5年,并在香港创办了中国第一份政论报纸《循环时报》。王韬以笔为刀,通过香港向内地传播其思想,并逐渐成为晚清思想家。

康有为也曾避难香港。1898年9月底,戊戌政变后,康有为出逃,经上海逃至香港避难,在接受资助后,由香港中转,逃至日本。

1900年,庚子之乱。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由广州北上。7月17日,在途径香港时,香港总督卜力欲扣留李鸿章,逼其与孙中山等人合作。李鸿章正告卜力,不要将香港作为颠覆大清帝国统治的基地。

李鸿章的担心是有道理的。随着清末革命的潮涌,香港已经逐渐成为革命策源地。如1894年11月24日,中国最早的民主革命组织——兴中会创立于檀香山,但两个月后,中国的总部便悄然在香港宣告成立。后来,兴中会与华兴会合并成立的同盟会,南方分会的总部也设在香港。

香港,东方明珠,始终在潮头永立。

她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