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严肃、不苟言笑……在普通人看来,医生大都有些“高冷范”,其实这只是他们工作的一面。好医生执着于临床研究,也热爱自然与生活。穿上白大褂,他们是行医救人的白衣天使;脱下白大褂,他们则和你我一样,有着自己追逐的“小确幸”。

从绘画到乒乓,从手工艺品到摄影,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他们的另一面真实而精彩。

焦亚:化腐朽为神奇的手工艺医生

干枯的小花、掉落的树枝、丢弃的开心果壳及矿泉水瓶……你能想象吗?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弃物品,结合到一起,竟成为一件件颇具观赏性的手工艺品。

“都是一些别人扔掉不要的,我就想可不可以把它们组合起来,做成一件可观赏的手工艺品呢?”想法一出现,焦亚便留意起身边那些可以利用的“垃圾”,无论在散步还是外出爬山游玩,请柬上的蝴蝶结、生活中的瓶瓶罐罐、路边枯枝落叶等,这些都成了她有意收集的对象。

大学毕业后,焦亚入职山大二院急诊医学中心,成为一名急诊科医生。急诊科是医院最激烈的前沿阵地,工作紧张而忙碌。“开始适应不了,整个人的生活节奏都打乱了,高强度的急救工作,也给自己的情绪多多少少带来负面影响。”

对她来说,闲来无事做手工艺品除了缓解来自工作的压力,还能对她的临床水平带来提升。

“虽然我是一名急诊外科医生,但我是整形外科出身。”焦亚告诉记者,医院急诊医学中心成立了单独的创伤整形门诊,所以她在工作中,不仅仅要考虑恢复患者的功能,还要考虑如何尽量还给患者一个更好的外观。

工作之余,焦亚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生活中的废品,我会尽力去发现其中的美。我做的手工品,原材料都是一些废弃的饮料瓶、枯萎的干花、还有一些废弃衣服上的装饰品等等。可能平时大家都随手扔掉了,但是把他们组合起来,其实可以变成一件赏心悦目的手工品。”

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也是寻找美的过程。

在焦亚看来,首先要热爱生活,才能热爱工作,因为工作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可以从生活中汲取工作的灵感,比如说手术方式,我们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甚至在手术过程中也会有调整,这就和做手工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面对一些有缺陷的东西,把它们组合成一个相对完美的状态。做手工不仅能培养我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能让我放松身心,从而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去。”

马承恩:“野路子”乒乓球爱好者

公元前400年的希波克拉底说,运动是人类最好的药物,对健康早已亮起“红灯”的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马承恩来说同样如此。他一天之中最放松的时间便是打球了。

众所周知,每个医院的重症医学科承担了几乎全院的危重症病人,病床边上满是呼吸机、心电监护……这部分病人,危急状况随时可能发生,医护人员需要24小时监护和陪护。

“外科、内科、妇科产科等,除了小儿外几乎所有的危重病人都要住到我们科。”马承恩的科室中,不乏昏迷不清醒的病人,因为病重而且环境封闭,无法见到家人,清醒的病人也大多会烦躁不已。“所以在里面你不知道白天黑夜,一直亮着灯,再加上高强度的工作,精神高度紧张,医护人员的情绪难免受到负面情绪干扰。”马承恩作为整个科室的领导者,更是承担了无法想象的压力和重任。

“运动就会心情好,心情好了身体就好,也就能保证有充沛的经历去工作和学习。”6年前,马承恩开始接触乒乓球,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项简单的运动。他笑言自己是“野路子”,根本不会打,纯粹就是为了锻炼一下身体。

晚上下班后,他第一件事就是去打打球。可以说,除了重症医学科病房,山大二院职工宿舍楼下的乒乓球台是马承恩出现最多的地方。虽然临床工作繁忙,但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去打一打。

关于乒乓球这项运动,在马承恩看来有诸多的有点,一点也不亚于游泳。“它是一项集体运动,在互动中心情会变好。不激烈,不会伤关节,从小孩到90岁的老人都适合。而且打球的时候全身运动,大脑、视力、各个部位等都在动。”

“现在很多人重治疗轻预防,这是不对的。”在马承恩看来,无论从事哪一行,哪一种职业,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身体是最基本的保障,而运动则是最好的良药。

王冠群:她的画登上了权威医学杂志

红褐色的外层皮质、淡红色的髓质、漏斗形的膜状小管、细微的毛细血管团……很难想象,这张颜色丰富、血管组织纹理清晰的肾脏切片是一笔一笔画出来的,而且是出自一名乳腺外科医生之手。

王冠群工作刚满3年,算起来还是山大二院乳腺外科的一名“新人”。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看到电视上一些好看的画面,就想画下来。”绘画是王冠群从小的爱好,小学开始,她就动笔画画,将自己看到的一些好看的东西用笔画下来。学医以后,她又尝试着画一些医学相关的插画。

科室主任余之刚作为山东省抗癌协会乳腺癌分会常委,负责该领域相关手术专家共识及操作指南的起草工作,在得知王冠群的“爱好”后,邀请她为操作指南制作插图。为了保证插图的准确性,她查了大量资料,请教了科里的老师,最后又经过了多次反复修改,最终作为全国的乳腺癌诊疗规范,跟随操作指南一同发表在《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上。

画画对她来说,不仅是业余爱好,同时也是生活非常重要的“调剂品”。

王冠群说,另外对解剖部位不了解的,也可以画一画,可以帮助她更直观的理解结构,提升临床水平。

手术下的复杂场景,王冠群也会有心的保存下来,放到电脑上临摹着画一画。鲜红色肾脏切面、布满血管的心脏,这些都被她一笔一笔画了下来。“每个细节一点一点地抠,反复修改,一张肾切面前后画了半个月。”

王冠群认为,患者多,临床医生忙,是不可避免的。但不能让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在里面,有时暂时把手头的事情放一放,给自己一点空余的时间,去排解内心积攒的情绪。“也可能在非专业的事情上,突然有了灵感,说不定还会对本职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崔永新:以摄影助力美学修复的牙医

冬季白雪皑皑的山中景色、夏季夜晚灯光璀璨的明湖风光、清晨的日出和娇艳欲滴的水莲……崔永新的手机里,存满了这些如幻似画的美景。

“小时候就喜欢摄影,邻居就是开照相馆的,经常拿了相机跑出去去拍。”提起摄影,山大二院口腔科口腔修复专家崔永新滔滔不绝。1995年,他便时髦地买了个青岛135相机,买回来爱不释手,一卷胶卷只能拍20多张照片,每张都拍得小心翼翼,不舍得多拍。

进入数码时代后,没有了胶卷的束缚,崔永新常常将数码相机带在身边,不放过生活中任何的美景。从数码相机到单反,再到现在的手机,虽然设备不断在变,但崔永新寻找美发现美的心没变。

大家都知道他爱拍,也会拍,单位或朋友圈子一有集体活动,便请他来帮忙拍照。

摄影,不仅仅是崔永新的一个爱好,而且还帮了他工作上的一个“大忙”。

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来,崔永新一直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口腔科从事口腔修复临床、教学和管理工作。2009年的时候,崔永新在与国外同行交流的时候发现,在口腔微创美学修复领域,与国外相比国内存在较大差距,而这个差距首先体现在口腔临床影像拍摄上。

经过数年筹备,2013年,崔永新所在的山大二院口腔科建立了山东省首个口腔美学工作室,率先开展DSD(Digitai Smile Design)系列技术。

口腔修复美学的DSD系列技术,是当前国际口腔美学修复设计手段,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患者的面像和牙齿照片进行美学分析和设计,并对治疗效果进行精准数字化模拟,最终获得直观的数字化模拟修复效果。

“给患者交流不能只用文字,影像更直观。现在老百姓生活水平高了,需要也随之提高,不光功能,还要舒适和美观。”在崔永新看来,生活中有很多美的地方,而口腔临床影像不只是提升医疗技术的手段,它和生活摄影一样,也是寻找美的一种方式。

扫码观看医生们的才艺展示

扫码观看“山大二院跑口记者的朋友圈”